客观日本

太阳原本是颗双星?美国哈佛大学提出新模型

2020年09月02日 海洋宇宙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个理论模型,认为太阳诞生之初是一对质量相似,在引力作用下相互影响的“双星”。该理论能完美解释包裹着太阳系边缘的无数小天体群“奥尔特星云”以及未被发现的第九行星。作为可能会对太阳系的定义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该模型已公布便受到关注。

title

太阳以及一同诞生的另一颗恒星的示意图(M. Weiss供图)

该模型显示,太阳以及一同诞生的另一颗恒星是从同一团气体云中诞生的双星,在双星引力的作用下,远处的天体被吸引过来,形成了像巨大的壳一样包围着太阳系的奥尔特星云。

奥尔特星云被认为是由分布在比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约1亿5000万公里)大1万~10万倍处的小天体形成。以前的解释是,没有成为行星的小天体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被弹到远处,形成了奥尔特星云,但以太阳单独存在为前提的既有模型很难解释奥尔特星云为什么能存在。

title

太阳系的概略图。最边缘被认为被名为“奥尔特星云”的天体群覆盖着(日本国立天文台供图)

哈佛大学的Avi Loeb教授介绍说:“双星吸引天体的效率远高于单星”。其他成员认为:“认为存在双星的模型显然更精确。类似太阳的恒星很多一开始都是以双星的形式诞生的”。

有一种理论认为海王星轨道外侧存在未被发现的第九行星,天文学家正在争相观测。此次的研究团队的模型显示,这颗行星不是在太阳系内形成的,而是在双星的引力作用下从外部吸引进来的。另外,这里所说的第九行星不是2006年被从行星中除名的冥王星。

那么,与太阳一起诞生的另一颗恒星去哪了呢?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完全不知去向:“现在可能正在银河系的某个地方”。Loeb教授认为:“可能是附近经过的恒星的引力将太阳与另一颗恒星分开了。而在此之前,太阳系形成了奥尔特星云和第九行星”。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8月18日发布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论文信息
题目:The Sun May Have Started Its Life with a Binary Companion
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URL:phys.org/news/2020-08-sun-life-binary-companion.html

日语发布原文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