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新冠疫情催生“空中触屏”快速应用

2021年01月21日 信息通信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会催生相应的技术。

新冠疫情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保持社交距离,到网上远程办公,甚至“云饮”即云中忘年会、新年会等等。虚拟技术应运而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非接触”。只要不接触、少接触各种物品,就会减少传染的可能性,改善人们防疫的负担,从而阻断传染的途径。

新年伊始,大日本印刷公司(DNP)在1月6日宣布,开发出了“DNP非接触全息触屏”,该全息触屏可以将图像悬浮在空中进行显示,并用手指触摸该图像进行操作。

title

DNP非接触全息触屏(图片出自DNP官网)

“全息触屏”技术是在胶片上涂上特殊的光敏聚合物层,通过物体反射的光改变材料内部的密度来记录反射光的干涉条纹的“李普曼全息图(lippmann hologram)”。

在三维图像的表现上非常出色的李普曼全息图,是通过将LED等点光源的光从一定的角度照射到记录图像的胶片上,从而使图像在远离胶片的空中浮现出来。浮动距离可以调整到约50毫米。

title

DNP开发的系统,是在胶片上涂上特殊的光敏聚合物层,绘制操作按钮等图像并将其悬浮在空中,然后利用传感器通过红外线等检测空中位置。该系统由轻量紧凑全息胶片与传感器组成,因此,不需要安装大型设备,在已有的终端机器上追加设置即可。

无独有偶,2020年12月15日,富士通公司就公布了其进行的“空中触屏”实证试验,做为防止新冠病毒感染ATM机的对策。富士通生产的ATM机“FACT-VX200”上配备了“空中触屏”,将与广岛银行、长野县信用组合等合作,在实际店铺中进行实证试验。

title

富士通的“空中触屏”实证试验(图片出自富士通官网)

“空中触屏”并非是一个新的技术,数年前富士通等公司已经开发了样机,但是一直没有应用的场景。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人们对ATM机触屏的卫生状况普遍产生了畏惧,由于不特定多数人使用ATM机,所以,难免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往对新技术不敏感的银行业,这时也不得不重视客户的呼声,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就催生了“空中触屏”这一新技术。

ATM的空中触屏,实现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由于非接触帧是覆盖在现有的ATM上的,而且ATM的触摸面板和非接触帧都使用相同的红外线,所以要避免相互干扰是很困难的。为了实现自然的操作感,需要对传统的诸如电脑触屏、手机触屏等二维技术进行三维化技术开发。

“空中触屏”不仅可以成为防止疫情蔓延的对策,由于ATM机是银行与客户的媒介,在窗口业务锐减的状况下,银行业等如何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其反馈到各种服务中,开发新的业务,也成为业界的课题。因此,对“空中触屏”的要求从操作的自然性进一步提升到娱乐性。这就给开发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科学发明到技术开发,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岁月,其中最大的驱动力量或许就是人们的需求。

“空中触屏”使用的“李普曼全息图(lippmann hologram)”是190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加布里埃尔·李普曼(Gabriel Lippmann)发明的天然彩色照相技术。

李普曼发明的“天然彩色照相术”使摄影技术从黑白飞跃到彩色,同时也印证了光波动理论,展现了光的颜色和姿态,为后世开创了全息摄影技术(holography)奠定了基础,使得我们可以在平面上看到立体的影像。

从李普曼发明天然彩色照相技术到“空中触屏”的诞生与应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新冠疫情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

供稿/戴维
编辑修改: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