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气象厅2025年9月1日发布消息称,今年夏季(6月至8月)日本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出2.36度,成为自1898年开始有统计以来的“最热夏天”。2023年与2024年都比往年高出1.76度,均为当年的最高纪录,而今年又在此基础上上升了0.6度。连续三年成为“最热夏天”,气温上升的趋势未见扭转。
同时日本气象厅预测,今年的高温趋势可能会持续至11月,并持续呼吁公众做好中暑的防范措施。此外,气象厅还指出,气候变暖正导致“气温整体被提升”,预计从明年起,极端炎热的夏季将持续增加。值得一提的是,9月1日是关东大地震纪念日,也是日本为应对地震、海啸与台风等自然灾害而设立的“防灾日”。今后,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高温和强降雨等自然灾害有加剧的趋势,相关应对工作也变得至关重要。

日本6~8月的平均气温与往年差异:除九州南部部分地区外,全国普遍高出1.5度以上(资料来源:日本气象厅)

日本夏季平均气温偏差长期变化图(资料来源:日本气象厅)
全日本30个观测点气温突破40度
日本气象厅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群马县伊势崎市测到41.8度的高温,刷新了日本国内最高气温纪录,全日本多个地点也都打破了各自的最高温纪录。气温超过40度的观测点累计多达30处,为史上最多。日本今年夏季的平均气温较往年差值为:北日本+3.4度、东日本+2.3度、西日本+1.7度。
根据日本全国的“AMeDAS(地区气象观测系统)”观测点数据,日最高气温超过35度“酷暑日”的地点累计超过了自2010年可比较以来在2024年创下的8,821个,达到了9,385个。此外,在全日本153个气象台中,有132处的夏季平均气温达到了历年最高。酷暑日最多的是大分县日田市,共计55天;山梨县甲府市与京都府田边市均为53天,紧随其后。
此外,今年夏季,由于太平洋高气压强势笼罩,日本北部、东部及西部的日本海一侧与太平洋一侧的日照时间均显著偏多。夏季日照时间与往年的比例方面,东日本日本海一侧140%、太平洋一侧137%,创下自1946年统计开始以来夏季“最多日照”纪录。另一方面,由于梅雨锋面和低气压影响较小,北日本、东日本的太平洋一侧及西日本的日本海与太平洋一侧降水量均偏少。

6~8月酷暑日地点数累计主要年份对比图(资料来源:气象厅)

各地区6~8月平均气温与往年差值趋势图(资料来源:气象厅)
“双高气压”成为破纪录酷暑的主要原因
关于今年破纪录酷暑的成因,日本气象厅给出了如下说明:
今年夏季,日本附近的偏西风轨道较常年更偏北,全日本范围被暖空气覆盖。自6月起,太平洋高气压向日本扩张,原本应为梅雨季多雨的时期,今年梅雨锋面活动偏弱,连续多日晴天。
从春季到盛夏的季节推进速度明显加快,除日本东北地区外,多地在5月即进入梅雨期,6月中旬就已出梅。部分地区的入梅与出梅时间甚至创下历史最早纪录。同时,“西藏高气压”势力增强,并因偏西风北移而位置偏北,使得暖空气进一步流入。两个高气压在日本上空叠加,便形成了“双高气压”状态。
日本气象厅预测,至9月下旬,日本全国仍易被暖空气覆盖,气温将持续维持在高位。尤其在这一期间的前半期,气温将显著偏高。同时,自6月下旬以来,日本北部、东部与西部持续受到高气压控制,降水偏少。未来一个月,这种趋势仍将延续。因此,预计东日本太平洋一侧的降水量将与往年相当或更少。
高温或将持续至11月
日本气象厅在8月19日公布了9~11月的全日本天气展望。该展望称,预计至11月,日本全国仍将易受暖空气笼罩,持续高温的可能性极高。关于日本列岛周边中纬度地区的大气与海洋特征,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气整体温度偏高。太平洋赤道区的中部海面水温偏低,而从印度洋东部至菲律宾以东海域海面水温偏高,导致从印度洋东部到菲律宾东侧上空频繁生成积雨云。
受此影响,上空偏西风将继续较往年偏北流动。预计太平洋高气压在日本东南部最为强势。同时,季节更替进程将继续放缓,全日本范围将更易被暖空气覆盖。

9~11月平均气温预测。可见高温概率仍较高(资料来源:日本气象厅)

基于数值预报结果整理的9~11月海洋与大气特征预测(资料来源:日本气象厅)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毋庸置疑
日本气象厅分析认为,日本夏季平均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呈长期上升趋势,约每100年上升1.38度。由于气候变暖,海面水温不断升高。三重大学研究生院生物资源学研究科的立花义裕教授等气象专家指出,“日本近海的海面水温尤为偏高”。印度洋等热带海域的高海温加强了与日本天气相关的高气压,同时,日本西部近海的高海温导致水汽供应充足,促成了8月九州地区的强降雨。
立花教授此前多次指出,北极周边变暖导致偏西风蛇行和气流位置偏移,成为近年来北半球暴雨、干旱、破纪录酷暑等极端天气的主要诱因,并反复强调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性。此外,急救医学专家、日本医科大学的横堀将司教授指出,“日益增多的中暑伤亡已从‘灾害级’升级为‘超灾害级’”,呼吁公众必须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1年8月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即便今后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到2040年全球气温仍可能较工业革命前上升超过1.5度。” 报告进一步分析称,若升温1.5度,“50年一遇的热浪”将比1850~1900年期间增加8.6倍;若升温2度,则增加13.9倍。而“10年一遇的强降雨”在升温1.5度时,也将比1850~1900年增加1.5倍。
今年夏季,北半球除日本外,欧洲各国也遭遇了创纪录的酷暑,印度西北部则遭受因创纪录的暴雨造成的严重灾害。IPCC反复指出并警告的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气象现象正日益显现。另一方面,旨在防止气候变暖的国际框架《巴黎协定》所推动的应对措施进展迟缓,危机感与日俱增。既然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那么IPCC和日本环境省所倡导的“适应策略”——即保护民众生命和国土的应对措施,加快其落实就显得愈发迫切。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封面(资料来源:IPCC)
原文:内城喜贵 / 科学记者 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