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创新日本走访】(2)利用独自的3D图像匹配技术,修复地震损坏的熊本城石墙

2023年07月21日 经济・社会

“创新日本走访”系列为大家介绍为实际应用于社会而进行研发的一线。本文为该系列的第二回,采访了熊本大学大学院先端科学研究部的上泷刚教授,他利用自主开发的图像匹配技术,为在2016年熊本地震中倒塌的熊本城石墙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title

“森与水之都”遭严重破坏
恢复原状需10年以上

日本的熊本县熊本市东临阿苏外轮山,西眺有明海,市中心有发源于阿苏山根子岳的白川流过,被称作“森与水之都”。熊本市在自然环境的恩赐下得以发展。然而,2016年4月14日和16日,相继发生了里氏6.5级(震度为6弱)和7.3级(震度为6强)的两次大地震。这场被称为“2016年熊本地震”的震灾给熊本市带来了巨大破坏,包括住宅倒塌、泥石流以及避难生活压力导致的震灾相关死亡等。

其中,熊本城的倒塌给熊本市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该城自1607年加藤清正建造以来,其天守阁(注:城堡中最高的城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地震,天守阁的屋顶瓦片和鯱兽雕塑被损坏,环绕熊本城的石墙也约有30%出现石块坍塌,共计数万块。灾后,熊本市立即制定了熊本城修复基本计划,举全市之力开始修复。然而,石墙的修复面临巨大困难。出于保护重要文化遗产的考虑,必须将所有石块原位复原。要想通过目视来识别石块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并进行修复,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石匠,也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

title

图1 饭田丸5层哨楼的石墙倒塌情况。红线区域为地震导致的石块失落部分。

在此情况下,熊本大学研究生院先端科学研究部的上泷刚教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6年5月震灾发生不久,熊本大学就成立了复兴支援项目,汇集各位教师的专业知识。当时,上泷教授正在研究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高速且准确地比较样本图像和现场拍摄的图像,判别它们是否相同。他回忆说:“之前这项技术是用来确定传送带上的零部件的,但是我想是否可还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石墙上,于是便开始开发石墙匹配系统。”

比较地震前后照片确定石块位置
“武者返回”结构带来巨大困难

上泷刚教授比较了震灾前后的石墙照片,尝试确定每块掉落的石材原来的位置,但在图像数据方面遇到了问题。震灾前的照片是为了记录维修情况而拍摄的低分辨率二维(2D)数据。上泷教授回顾当时的情况说道:“这些照片与我们新拍摄的高精度三维(3D)图片相比,图像质量差异很大,所以无法进行有效的比对。”

为此,他从熊本市熊本城调查研究中心获得了2006年维修熊本城北侧“百间石墙”的图纸以及石块掉落后的图像。同时,利用从不同位置拍摄的3D数据,使用迭代最近点(ICP)算法,构建了独自的图像匹配系统(图2)。在这个原型系统上验证了5块掉落的石材,全都成功找到了正确的位置。

title

图2 基于ICP算法的图像匹配
使用ICP算法,对由百间石墙的图纸(左上)经AutoCAD格式、DXF格式变化获得的坍塌前的轮廓数据,以及由坍塌后拍摄的石材照片获得的轮廓数据进行对比匹配。匹配时,计算两个点群的平移、旋转、比例,并以其中的最小误差作为评价指标(右图)。

在图像匹配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熊本城独特的“武士返回”结构——石墙底部倾角偏小,越往上倾角越大的弯曲构造。这是熊本城作为易守难攻的名城的特点之一,却也成为了这次石墙匹配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巨大难题。上泷刚教授苦笑着说:“由于‘武者返回’部分的图像数据扭曲,导致与正确位置的石块不匹配。在与工作人员一起探寻原因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之前没有考虑到这种弯曲结构的特点。”

此外,在散落的石块中,有些明显与坍塌前的照片不符。经过进一步检查,才发现这些是石墙内部不可见的“填充石”。在这次匹配中,还利用了坍塌前后石块的纬度和经度坐标。上泷教授表示他们尝试了一切可能用于匹配的方法:“由于石块很重,大部分石块都掉落在石墙的正下方。我们就通过这个位置来估计石块坍塌前的位置。”

2017年,上泷教授开发的技术入选与企业合作研究实现技术实用化的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A-STEP项目,由此开始与凸版印刷公司合作,致力于提高石墙匹配系统的精度。他们开发了一套新的系统,利用倒塌前石墙的数据创建一个数据库,并通过ICP算法自动匹配坍塌后的图像数据,从而确定石块的位置。使用这个系统匹配了以“奇迹石墙”而知名的哨塔“饭田丸五阶橹”南面的312块石材和东面的159块石材,达到了约90%的准确率(图3)。此外还找到了43块新的石材,以及17块候选石材。

title

图3 A-STEP项目中验证石墙匹配系统的结果
根据“饭田丸五阶橹”石墙坍塌后的照片(上图),利用石墙匹配系统进行匹配。 系统选出的候选石块排名越靠前,蓝色就越深。下图左为掉落前的石块与位置,通过人眼观察选出的石块并不正确(下图中),而系统则提供了正确的石块(下图右)。

A-STEP项目的成果不仅被用于熊本城的修复工程图纸,在学术领域也受到了高度评价,还在图像识别领域世界知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但其发表之路并不平坦。上泷刚教授回忆当时说道:“由于这是为了尽早应用于修复工作而将现有技术结合起来的成果,因此杂志社认为缺乏新颖性。但我坚持不懈地多次解释这一成果的重要要点。最终,他们认可了该成果在实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上泷刚教授深切感受到有许许多多熊本市民以熊本城为荣,对熊本城充满热爱,高度关注修复工作。他说:“对我个人来说,能够参与自己熟知的熊本城的修复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据说完全修复熊本城需要30年的时间,如果石墙匹配系统能为此做出贡献,我倍感荣幸。”熊本城的修复工作还在进行之中,上泷刚教授的挑战也仍在继续。(文:横井Manami,图:伊藤彰浩)

原文:JSTnews 2023年7月号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日语原文

【延伸阅读】
【创新日本走访】(1) 开发高精度分拣废塑料装置,通过大学初创企业实现产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