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国际人才环流】NIED:利用防灾实验设施和数据,促进国内外人才环流——专访宝馨理事长

2023年10月16日 政策

加强国际人才环流是研究开发工作充满活力的必要条件。日本需要积极推进全球“知识”的交流,增强研究和创新能力。为此,在推进研究环境的国际化的同时,促进国际人才的交流,确保日本紧密融入国际人才环流渠道非常重要。

“国际人才环流”特辑将通过对研究一线的科研人员的采访,介绍日本研究一线为促进国际人才环流,创造卓越研究成果而实施各种举措的现状和课题,同时介绍吸引全球研究人员的重要因素——日本研究环境的魅力。本次我们采访了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的宝馨(Takara Kaoru)理事长。

title

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宝馨(Takara Kaoru)理事长

作为国立研究开发法人,通过共创强化日本社会的防灾能力

——您今年四月就任理事长,刚好遇上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成立60周年。

我此前一直在大学工作了很长时间。先在京都大学工学部担任助手,后来到岐阜大学任职,1994年又到了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从那时起的近30年时间里,我一直都在做防灾方面的研究。期间参与了许多国际项目,作为国际人才环流的一环,也曾作为研究员被长期派往海外从事研究。在大学的附属研究所,以及在大学当一名教职人员相对比较自由。

NIED作为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是日本防灾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别研究机构。本来我就想成为国家公务员,为国家效力,所以担任NIED理事长对我而言是一个让我感觉非常有意义而且非常满足的工作。

title

防災科学技術研究所(NIED)正门(供图:NIED公关部)

——本年度NIED刚好启动了新的中长期目标和计划。请您介绍一下NIED现在的整体情况,以及作为新任理事长您特别关注的方面。

作为国家级别的防灾研究目标,NIED以全灾种、全阶段为对象推进研究。全灾种是指对应各类灾害。全阶段是指对灾害的预测、预防、紧急应对、恢复和重建等不同阶段进行整体考虑。因此,我们需要不仅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

title

地震观测网模型:观测点覆盖了日本全境

日本设有由约2,000个观测点组成的地震观测网,覆盖了陆地和海底,所以可以做到发布紧急地震速报。除了海底的S-net(日本海沟海底地震海啸观测网),N-net(南海板块海底地震海啸观测网)预计从今年到明年两年内设置完成。N-net将在南海板块上,从高知至宫崎设置36个观测传感器。一旦这样的海底网络完成,与仅通过陆地观测相比,可以提前20秒感知地震,提前20分钟预测海啸。这些基础观测设施自阪神大地震之后一直在不断建设之中,虽然还没有全部完成,但已经被实际应用到了紧急地震速报中。综合管理这些覆盖了日本全国陆地、海域多个观测网的是“陆海一体地震海啸火山观测网(MOWLAS:Monitoring of Waves on Land and Seafloor)”。我们将继续积极推进这些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NIED拥有多个世界一流的大型实验设施。比如,位于兵库县的可以在实物等大条件下进行三维振动破坏实验的设施“E-Defense”,能够从三维方向模拟振动以研究大型结构物的震动破坏情况,是目前世界同类设施中最大的。位于筑波研究所本部的大型降雨实验设施,可以在非常接近实际降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实验。此外,位于日本新潟和新庄的冰雪实验设施,则拥有接近自然雪晶形态的降雪设备和风洞装置,用来进行与冰雪相关的基础研究,以及冰雪灾害发生的过程和相应对策等最前沿的研究。

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设施,推动基于观测实验的世界顶级基础研究。使用这些观测实验的数据能够构建现在流行的数字孪生,即制作与现实世界高度相似的虚拟世界,来进行各种模拟。进行观测实验、建模、模拟、预测计算、或进行场景分析,以取得研究成果。"

NIED拥有许多专业的研究设施,其中包括大型降雨模拟设施。该设施可以模拟高达300毫米/小时的降雨(点击图片,观看降雨视频)

这些研究成果将不仅仅会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发布,还将作为易于使用的信息产品加以公开。用户可以基于这些成果采取实际行动,加速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应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积极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合作。我们现在已经与许多大学展开了研究合作,而且不仅限在防灾领域,还与位于筑波的环境研究所、土木研究所、建筑研究所、农业环境研究所、森林综合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和组织加强了协作和共创。这是一种合作而非竞争的共同创新。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推动这种共创的潮流。

——“大家来共同创建强韧的社会”,这正是理事长在就职致辞中强调的内容

title

NIED的LOGO:支撑生存的科学技术(提供:NIED公关部)

是的。在NIED的LOGO上印有“支撑生存的科学技术”口号。我在考虑如何实现“支撑生存”时,脑海浮现出了“共创”这个词。所以我将“共同创造”替换为了“共创”。“共同”既代表NIED的所有员工,也有着与研究所外的各利益相关方一起合作的双重含义。我们的目标是切实推进这种共创,将研究成果以信息产品的形式公开给社会,从而提高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防灾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转型(DX)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吗?

正是如此。从1990年代末开始,日本流行“小政府”。也就是政府不再承担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取而代之为政府通过信息公开法积极地向国民提供所需的行政信息,让国民来主动获取信息,自己保护自己,尽可能以自我责任来帮助自己对应灾害。

然而,随着日本步入“超超高龄社会”,已经做不到“自帮自”了。近年来,人们常说“自助、互助、共助、公助”,就是在强调除了个人自助外,还需要相互帮助的“互助”。也有观点认为共助是地方自治层面的公助,但共助更多的是基于社会规则,例如包括保险在内的互相帮助才是共助。更个人层面上的是互助。

目前,社会的潮流是不能过于期待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公助,必须自己保护自己。为此,需要能很容易地获取政府机构公开的信息。如果提供的信息不准确,人们将无法采取正确的行动。出于这种原因,及时、准确和适当地提供防灾信息变得至关重要。有必要通过目前流行的防灾DX和防灾数字孪生等概念,向国民广泛、公平地传递防灾信息。我们不能把社会变成只有擅长获取信息的人才能获益的状态。无论高龄者,还是残障人士、儿童都能获得广泛传播的防灾信息,知道该采取哪些行动。不能只是提供河流水位,降雨量或地震强度等信息,而是必须提供清晰的指导,告诉人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

我认为“小政府”潮流下的信息化社会应该是一个个体能够充分收集信息并自己保护自己生命和身体的社会。使其顺利运转的机制就是现在提倡的防灾DX和防灾数字孪生等概念。

防灾也关乎着国家的安全保障

——防灾与国家安全保障也存在关联吗?

比如流经国界的河流上游如果有水坝的话,那么在事故或灾害发生时水坝的安全性就会成为国家之间的问题。不久前,乌克兰境内的一座水坝被摧毁,引发了洪水。虽然我们不知道是谁破坏的水坝,但最终防灾问题变成了国家安全保障问题。NIED的地震和海啸观测网可以用于国防,也可以用于保护水产业。

国家也希望加强安全保障,我们也不能单纯把防灾就局限于控制灾害上,而是有必要考虑将防灾领域的研究灵活应用于安全保障。作为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我认为我们需要积极参与那些大学可能犹豫的领域。

研究的社会应用与创业以及初创企业的关系

——从研究成果的社会应用角度来看,创业或初创企业等在防灾领域会有怎样的关联?

我认为企业会考虑自己的防灾措施。企业不仅要考虑地区贡献、社会责任也即企业的社会责任(CSR)等因素,还要考虑与自家企业防灾措施相关的地区整体的安全。

在考虑安全性问题时,例如,电力和燃气公司以及铁路公司都拥有地震仪,NIED也拥有大量的地震仪。我认为应该将这些设备关联起来,借助地震观测网,朝着对企业也有利的方向推进。事实上,我们大概五年前就成立了“数据利用协商会议”,有71家企业和团体参加了该组织,共享数据。

关于国际交流以及研究环境的国际化

——请介绍一下NIED是如何看待国际化和国际人才环流的定位和重要性的,具体又是怎样实施的?

在调查了NIED具体向海外的什么地方派遣研究人员后发现,自2002年(平成14年)以来,中长期海外研究员派遣计划共派遣了17名研究人员到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新西兰、意大利、芬兰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去进行研究。去芬兰的员工表示,想在不同的环境下思考科研问题,所以特意选择了(非英语环境的)芬兰。派往海外的研究人员中,很多人回到日本后在京都大学、大阪府立大学、神户大学和筑波大学等处非常活跃。形成从NIED出国、回国、再前往国内其他机构的循环。NIED内部有海外经验的人才都成为了机构内的顶梁柱,担任重要角色。但是近年来,中长期海外研究员计划出现了停滞趋势,我准备重启这个计划。

此外,我们与制作名为ArcGIS的叠加空间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美国ESRI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请他们接收来自NIED的实习培训。我们已经派遣了3批有潜力的研究人员前往,每次培训持续2~3个月。ESRI公司是全球领先的GIS公司,我们的研究人员在那里与对方员工一起工作,共同使用系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年7月,我参加了在美国圣迭戈举办的ArcGIS用户大会,亲自与ESRI公司的总裁商谈,希望他们今后继续接纳NIED实习生。

NIED的研究人员包括兼职职员目前总共约有170人,其中外国研究人员有6人,分别来自中国、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尼泊尔和韩国等国。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关心防灾问题,还有来自土耳其、韩国、意大利、贝鲁特、印度、美国等国家的为期数月的短期研究人员。此外,还有通过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与JICA(国际协力机构)合作实施的SATREPS(全球性课题应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项目)中的防灾领域合作研究项目,也有一些年轻研究人员来到NIED或者其他日本研究机构。例如,我们曾接纳过来自克罗地亚的博士后研究员。

其实,在SATREPS于2008年启动之前,立项方问我:“如果防灾领域立项的话会有人来应聘吗?”我回答绝对会的。目前SATREPS已经实施了33个防灾领域的项目。SATREPS的研究主干,我一直干到今年3月。目前我依旧担任SATREPS项目的推进委员和评审委员。

对于海外研究人员我最想自荐的一点是有些研究设施和设备只有NIED才有。堪称世界顶尖的E-Defense、大型模拟降雨装置、冰雪防灾实验楼以及覆盖全日本的地震海啸观测网的数据,只要在NIED就都可以使用。这些研究基础设施原则上都向国际开放,希望这些设施能够成为吸引国际人才的向心力。当然,即使有了好的想法,如果没有资金来运行这些实验设备,想法也将无法被证实。比如,要在E-Defense振动试验台上进行模拟地震试验,需要在振动台上搭建实物大小的建筑,开动振动台需要数千万日元级别的预算。

此外,NIED的冰雪研究人员与瑞士、挪威等国的研究人员一起正在进行着前沿性的研究。NIED在长冈和新庄的数据已经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记录在降雪观测史中。日本被登记的只有这两处的数据。我们与美国的ESRI公司签署了GIS合作协议,也与台湾的NCDR(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签署了协议。

title

NIED宝馨理事长:国内与国际人才环流的有效结合很重要。

必须建立接纳和充分利用有才华外国人才的机制

——在日本社会面临少子高龄化导致社会活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和增强竞争力和活力,需要与其他政策一起,以适当的方式充分利用外国人才。这不仅仅是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整个日本社会面临的问题。在日本社会应对国际化挑战的问题上,您认为哪些方面变得尤为重要?

来到日本的外国人中,很多人都是在喜欢上了日本后回国的。也有人希望能够在日本定居并继续在日本生活。我在京都大学曾招过女博士后,她非常喜欢日本,可能的话也想定居在日本并继续研究工作,但最终未能如愿。

如果外国人才具有出色的才能,喜欢日本甚至愿意获得日本国籍,或者尽管只是具有普通能力,但能融入日本社会生活的话,我认为为了提升整个日本社会的实力,应该接纳他们。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使这些国际人才能够成功融入日本社会的机制。可是,日本社会还存在闭塞性,以及学术界和企业中没有足够的职位等问题。虽然接纳外国人才的企业逐渐增多,但依然消极的企业也有不少。外国人来工作一段时间的话没问题,但要问及将来能否晋升高级职位,甚至成为公司总裁,目前还开放到那个水平。

对比外国留学生和研究学者,我认为日本人需要更加努力学习。在研究室里,日本学生往往早早就离开了,而中国和东南亚的留学生常常学习到很晚。那些拿到硕士学位后来日本的人都在以攻博为目标。我常想日本学生为什么不更加努力呢?

——要让日本人研究人才加入国际人才环流,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就算设立了国际人才环流项目,如果是硕士期间的短期交换的话还有人感兴趣,而到了博士,愿意花一年或两年的时间去海外的日本学生很少。我认为应该就业与派遣海外紧密结合起来。最好是构建起学生或年轻研究人员出国2年取得好成果后回国时,能有职位等着他们的机制。

此外,大学有保留自校人才的倾向而不是让他们走出校门。研究项目也倾向于3年或5年短期出成果的,教授希望有副教授能在项目中为自己工作。也许问题症结在于副教授和助教被过度消耗在了项目上了。

以曾经作为我助手的学生为例,本科时他去海外研究一线(印度尼西亚),硕士时又去加拿大了8个月,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被雇佣为助手,马上就派往美国的一所大学2年。回国后,他在国内研究所工作了5年,最后又回到了我的研究室,升任副教授,今年3月升任了教授。我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国际人才环流的例子,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收集并分享这些好的案例也许是促进人才环流的一个好方法。然而这些成功案例却意外地没有得到足够的分享。国际人才环流项目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去了海外,然后回来交个报告就结束了,还需要有后续跟进。

今后,如果大学通过大学基金获得大量研究经费,我有点担心年轻研究者可能更愿意留在大学,而不来国立研究开发法人。NIED与许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此如果学生需要就业或接纳博士后的去处,无论是博士生还是博士后,都可以来NIED这里先锻炼,然后再去其他地方工作,或者回到原来的地方。NIED的优秀人才能够成为大学的教授也是很好的结果。

需要像这样把国内人才环流与体验国际经验的机会很好地结合起来。我认为国内与国际人才环流的有效结合至关重要。

title

NIED宝馨理事长(右)和采访人樋口义广/JST参事(全球战略事务总监)

(2023年7月19日 采访于筑波市NIED)
采访人:JST全球战略事务总监 樋口义广
编辑:客观日本主编 曹晖

宝 馨(Takara Kaoru)

人物简介
宝 馨(Takara Kaoru)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理事長
1979年3月,毕业于京都大学工学部,1981年3月获得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科硕士学位,1990年1月完成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科博士课程,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0年担任岐阜大学工学部助教授。1994年担任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副教授,1998年,担任该研究所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豪雨洪水灾害、泥石流灾害等方面的研究。此外,2014年4月至2023年3月,担任SATREPS(全球性课题应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项目)的研究主干,负责推动国际合作研究。自2023年4月起担任现职。兼日本高中棒球联盟主席。

 

【NIED概要】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
以“推进防灾科学技术以应对灾害实现更强韧社会”作为基本目标,开展广泛领域的研究。NIED旨在通过科学技术实现预测灾害、防止灾害的发生、阻止灾害的扩大,实现灾后恢复和重建。

NIED官网 https://www.bosai.g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