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图说日本新年的各种习俗

2014年04月18日 人在东瀛

日本的新年与中国不同,是指公历1月1日至1月3日,不按旧历,也就是说没有中国的“春节”。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他们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现在就来了解一下日本的新年习俗吧。

过年荞麦面

中国人在除夕夜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里有吃“过年荞麦面”的习俗。荞麦面必须在零点前吃完,吃不完的话,第二年就不会有金运。

之所以是吃荞麦面,据说是因为荞麦面又细又长,在日本文化里代表着细水长流与健康长寿,人们希望像荞麦面条般活的长久。另外,因为荞麦面条易断,日本人希望将一年的辛苦与烦恼做一了断,不带到新年里。还有一点是希望像荞麦这种植物那样,生命力顽强,不畏贫瘠,不怕风雨。

镜糕

日本人在新年装饰镜糕的风俗也是代代相传的。日本的年糕是指用糯米蒸的糕,年糕中有水稻的神灵,很久以前人们就相信吃了年糕会获得一种神奇的力量,因此作为一种特别的食品或者供品,在祭祀和节日庆典时必不可少。一般的镜糕为圆形、上下底部平整的形状,从江户时代起,一般把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年糕重叠起来使用,现在仍然在沿用当时的习惯。

除夕钟声

除夕午夜,日本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 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据说这种习惯源自《佛经》,佛教认为人间有108种苦恼,因此新年的钟声要敲108次,以此为人们消除各种烦恼。敲钟时要在除夕夜零点之前敲完107次,剩下的一次在零点之后敲,这样,就可以不再受过去一年的烦恼所扰,无忧无虑地迎接新年。

初诣(新年早晨的第一次参拜)

日本人自古有新年拜神佛的习俗。除夕夜钟声过后,成百上千万的日本人会穿着传统的和服一齐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平安,此为“初诣”。庙殿会给每一个来访的人一张白色的纸条,纸条上的话启示你在新的一年中将发生什么样的事,人们看过后会将这些白色纸条挂在庙殿旁边的树上。

为了“初诣”,日本各交通部门在除夕夜都是彻夜营运,各神社也都打开大门迎接参拜。参拜人太多,往往要排几个小时才能轮上自己。据统计像明治神宫这样的大神社,每年初詣人数高达300万人之多。

初日日出

新年的第一天日本人有迎接日出的风俗,拜祭日出的地点,往往是海边或者山上。日本人相信,拜祭新年的第一次日出,自己的愿望就能实现,并能健康平安,得到新的灵气。

河豚带来福气

河豚在日语中发音是“fugu”,与“福”(“fuku”)的发音相近。到了新年,为了祈求全年的幸福,很多日本人在新年到来后去买河豚,加工后拿回家食用。河豚是一种带有剧毒的鱼,在日本做河豚料理的师傅,需要有专业资格。他们的做法也很特别,把河豚的肉切得比纸还薄,呈菊花形一片一片地摆在盘子里。吃的时候沾上一点略带柚子味的酱油,河豚的鲜美,在口中瞬间就变成一种“幸福”。

新年料理

日本的新年料理一般盛在漂亮的套盒内,如果是5层的套盒,第一层放黑豆沙丁鱼干、晒干的青鱼子等庆祝节日的菜肴;第二层放鱼糕、鸡蛋、鱼肉蛋卷、甜食(山药或白薯泥加栗子的一种甜食)等小拼盘;第三层放蘸糖色烤的师鱼、加盐烤虾、松叶烤乌贼等烘烤食品;第四层放白萝卜、红萝卜、牛蒡、藕、慈菇等需要慢慢炖煮才会入味的食品;第五层放由红、白萝卜点缀的大马哈鱼,以及醋拌凉菜,例如醋拌藕。

最近,多数家庭都使用3层套盒,一般第一层放祝贺节日的饭菜,第二层放烧烤食物,第三层放炖煮食品。选用的材料各自都有其特殊含义,例如青鱼子象征人丁兴旺,海带卷象征生活美满,黑豆则是双关语,代表勤勤恳恳工作,日语中“豆”的发音是“mame”,与“认真”的读音“majime”相差一个音节。

新年娱乐

提到新年的娱乐项目,想到的就是放风筝、拍羽毛毽子、玩纸牌、跳加官了。拍羽毛毽子时,输了要用墨汁在脸上画道道,所以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看到这种一脸黑的怪相。

抢购“福袋”

“福袋”是日本商人智慧的表现,是一种促销方式,现在已经变成日本的年俗,成为新年的一道风景线。1月2日开始,日本各大百货公司都会推出各种福袋。福袋里面的商品从外观看不出是什么,但是所装商品往往是福袋标价的几倍,等于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非常合算,就是买到的东西自己不一定需要。福袋数量有限,为了买到优惠的商品,也为了给新的一年讨头彩,日本人会早早排队,在商店开门的一瞬间,拼命跑向福袋摆放柜台抢购,谓之“抢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