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突破“血脑屏障”,长崎大学等成功开发出清除蜱传脑炎病毒的抗体

2025年11月12日 生物医药

日本长崎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针对主要由蜱虫传播的“蜱传脑炎”病毒的抗体,这种脑炎在北海道等地已有病例报告。大脑拥有类似过滤器、可防止有害物质侵入的“血脑屏障(BBB)”结构,但这也导致药物难以通过,成为治疗的一大课题。此次研发的抗体通过融合肽,能够突破血脑屏障,进而清除脑内病毒。该成果有望应用于蜱传脑炎治疗药物等的开发。

title

血脑屏障穿透型抗体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攻击病毒的模式图(供图:长崎大学)

长崎大学高度感染症研究中心的好井健太朗教授(病毒学领域)等人在北海道大学任职期间,便启动了旨在为缺乏有效疗法的蜱传脑炎建立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蜱传脑炎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侵入大脑,进而引发脑炎。目前该病仅能对症治疗,而由于大脑无法再生,即便患者存活,也可能留下瘫痪等严重后遗症。

大脑中的血脑屏障存在于脑与血液之间,仅允许葡萄糖、胰岛素等大脑必需物质,以及日本脑炎病毒等部分病毒通过。然而,它却具有阻挡治疗药物通过的特性,此前一直难以找到将药物有效递送至脑内的方法。

好井教授等人的研究团队,受“存在可穿透血脑屏障的分子”现象启发,决定利用抗体及其受体开展研究。研究人员考虑到普通抗体无法穿透细胞,或许可以应用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特性的氨基酸链肽,最终成功研发出将IgG抗体与肽结合的新型抗体。选择IgG抗体是因为该抗体在感染后会逐渐增多,据此推断其有望成为适用于感染急性期的药物。

title

对感染蜱传脑炎病毒的小鼠进行抗体注射后,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对照组相比,病毒量显著减少(供图:好井健太朗教授)

研究团队历时五年将研发出的“血脑屏障穿透型抗体”用于小鼠实验,追踪抗体后确认,该抗体能够递送至脑内。进一步观察感染蜱传脑炎病毒的小鼠的病毒量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注射抗体组的病毒量显著降低,证实了该抗体的有效性。

好井教授谈及未来展望时表示:“希望尝试结合更多种类的抗体。”“成功证明该抗体能够减少病毒量是一项突破性进展。但要预防蜱传脑炎,仍需在野外活动时做好防护,比如通过衣物遮盖皮肤避免被蜱虫叮咬。”

本研究得到了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助成事业、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的资助,相关成果已于7月7日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mSphere》的电子版上。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mSphere
论文:Development of blood-brain barrier-penetrating antibodies for neutralizing 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in the brain
DOI:doi.org/10.1128/msphere.00184-25

日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