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神经智能国际研究机构的渡部乔光教授等人的研究团队发现,对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患者大脑施加特定刺激时,可暂时缓解其症状。渡部教授认为:“如果能对刺激频率等参数进行优化,有望开发出缓解ASD症状的治疗方法。”

东京大学等独自研发的可刺激大脑的装置(供图:东京大学)
据估计,ASD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该疾病是一种发育障碍,患者会执着于特定的事物或行为、无法读懂交谈对象的情绪等。导致出现的各种症状的详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装置(fMRI),开发出一种可视化全脑神经活动稳定性的技术。团队对ASD患者与非ASD患者的神经活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非ASD患者的神经活动容易发生变化,而ASD患者则倾向于保持稳定。
为刺激大脑的神经细胞,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由多台用于抑郁症治疗的磁刺激装置组合起来的系统,并配备了帽式脑电图仪。该系统可在确认大脑活动变化的同时对其施加精确的刺激。
为改变ASD患者大脑的神经活动,研究团队在大脑活动稳定后的特定时机对大脑进行磁刺激。刺激频率为每周1次、持续12周。
研究团队评估了被试者对某一事物的执着程度以及理解表情等非语言信息的能力,结果发现ASD的症状有所缓解。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磁刺激使大脑神经活动变得容易发生变化所致。然而,在测试结束后的数月内,症状再次回归原来的状态。这一系列研究是在获得东京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基础上实施的。
未来,研究团队还将验证该方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恐慌障碍等疾病的效果,并将继续探索对ASD的效果更持久的方法。汇总相关成果的论文已发表在英国科学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
原文:《日本经济新闻》、2025/7/8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
论文:Non-invasive reduction of neural rigidity alters autistic behaviours in humans
DOI:10.1038/s41593-025-01961-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