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日本一家广告公司对2000名20~50岁的男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题目是“请排列出最希望实现的科幻电影里所描述的未来技术”,问卷结果如下表所示:
No |
最希望实现的科幻电影里的未来技术 |
比例 |
1 |
空中飞行的车辆(汽车,自行车) |
56.2% |
2 |
能翻译多种语言的机器人 |
40.6% |
3 |
空中投影技术 |
39.5% |
4 |
非触屏可操作设备的技术 |
34.0% |
5 |
带警告功能的机器人 |
22.5% |
6 |
自动调节尺码的服装 |
20.9% |
7 |
神经联动的分身机器人 |
16.8% |
8 |
可完全再现人脸的脸罩制作3D扫描技术 |
16.4% |
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除了排第一位的空中飞行车辆,其它技术有的已经实现,有的即将实现。譬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等就可实现第4项愿望;第二项的多种语言翻译功能已经有很多产品上市;第8项也可以由3D打印与扫描技术实现。只有第一项,目前看来还有一定的难度与制约。
但是,以生产机器人著称的日本已有所行动。2018年8月由日本经济产业省与国土交通省牵头,成立了一个“面向空间移动革命的官民协议会”。2018年12月的第4次会议上,该协会策划了一个实现空中飞行汽车的计划。为了落实这项计划,经济产业省将与国土交通省合作,在2019年完成试验飞行与实证实验,2023年投入运行。
这项计划很翔实。它设置了详细的3要素,即“事业者的利用目标”、“制度与体制的整备”以及“机体和技术的开发”。其中,“事业者的利用目标”里规划了飞行试验结束后,从2020年到2030年,依次开展“物品的移动” 、“地方上的人员移动” 、“城市里的人员移动”。还列举了其它的用途,诸如“救灾” 、“应急” 、“娱乐”等等;“制度与体制的整备”方面,列举了对空中飞行汽车的车型证明,耐空证明等机体的安全基准以及技能证明的整备;“机体和技术的开发”对自律飞行、运航管理以及电动推进系统的技术开发作了规划,要保证达到现有航空技术的安全性与静音性。
在日本承担航空机电动化技术推进的是由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牵头成立的“航空机电动化联盟”。该联盟以JAXA的“航空技术部门新一代航空创新中心”为核心,召集了SUBARU这样的汽车厂家以及三菱电机与日立这样的电机厂家。这些与航空产业无缘的企业加盟,加深了技术的厚度。
为什么日本突然出台这一系列的政策,加大了对空中飞行汽车的研究开发呢?
其实,在这个领域,日本已经落后于世界先驱。在空中飞行车领域,领先的“御三家”是美国的Uber,法国的空中客车,以及德国的Volocopter。
Uber在2016年就推出一个叫做“优步电梯(Uber Elevate)”的项目,着手研究可垂直起落的机器(eVTOL),通过与美国航天局、航天厂家以及地方城市合作,计划在2023年开始共享出行的空中版“uberAIR”。
空中客车利用其已有的飞机制造技术,同时启动了三个eVTOL项目,并且目标在2023年实现商用化。
德国的Volocopter虽然是一家2012年才创立的新企业,但是有德国戴姆勒与美国因特尔的出资,在机体的安全性与静音性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2017年9月在迪拜的自律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现在着手开发有18个旋转体的两座垂直起落机“Volocopter”。Volocopter并且计划2019年下半年在新加坡举行飞行试验。在新加坡这样城市建筑密度非常高的大都会进行空中飞行,是对其技术实力的很好的验证。
如果汽车可以在新加坡的空中飞行,那么当然也可以在东京上空飞。或许正是欧美厂家的攻势使得日本急起直追,集结举国之力,实现空中飞行车。届时,东京的上空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供稿 戴维
编辑修改 客观日本编辑部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