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人与诺贝尔奖】小林诚:“动静”组合双双获奖

2021年01月06日 科学家访谈

更多请看“【日本人与诺贝尔奖】系列报道

获得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京都大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科教授益川敏英和高能物理学研究所教授小林诚因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行为而颇受关注。益川是“动”,小林是“静”。

title

2008年12月小林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发表诺贝尔奖纪念演讲后(照片:时事通信社)

上篇介绍的益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总是能用机智风趣的言行引起周围人的关注,曾公开表示自己从小学开始就“没写过家庭作业等”,“特别讨厌英语,所以现在也不会说”,小林则是一位沉默寡言、总是安安静静的天才。

为何这两个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呢?两人都是名古屋大学理学部教授,都曾在闻名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研究室待过。小林比益川小5岁。

将物质切碎后,最小的单位会变成基本粒子夸克。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基本粒子被认为才是物质的终极构成单位。这种基本粒子的基础被命名为夸克,当时已证明存在4种夸克,但益川和小林从理论上预测存在6种夸克。不过,起初并没有人相信。

title

获得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林教授和益川教授(照片:KEK)

两人在争吵中完善了理论

两人都在名古屋大学的坂田研究室待过,在这个研究室里,无论教授还是学生都能积极交流意见,两人就是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学生和教授都能站在对等的立场上讨论问题。

当时益川是助教,小林是学生,两人多次在理论问题上发生分歧,经常发生争执。

title

小林教授(后排左一)和益川教授(前排左一)京都大学理学部时代(照片:KEK)

后来益川前往京都大学任助教,1973年4月,小林也追随益川前往京都大学理学部任助教。来自名古屋大学的两个人立即决定共同研究基本粒子理论中尚未明确的主题。两人关于理论的观点本来就相似,都被在恩师坂田教授提出的模型的基础上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夸克模型”所吸引。

小林选择了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即使在被问到为何选择该研究领域时,也回答说是“不知不觉间选择的。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在研究基本粒子了”。小林平时沉默寡言,性格温和,但涉及到基本粒子物理理论的话题时,他绝对不会退让。不过,他提出的想法都非常精准合理,因此在研究室中很令人信服。他总是把脑海中出现的想法记录在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通过反复查看来巩固自己的观点。

益川被称为“点子王”(idea man),经常会冒出很多灵感。他每次提出理论灵感时,小林都会验证这个理论是否成立。精通所有实验和现象的小林会严格验证益川提出的理论。这些验证大部分都证明益川的理论是错误的。两人就是这样逐渐将理论结构变得成熟的。益川说两人“讨论时经常吵架”。

两人通过讨论推翻了所有假设,逐渐接近正确的理论,最终得出了“夸克无法光凭4种类型解释”的结论。两人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如果有6种夸克就能解释通了”。这个结果颠覆了理论物理的常识。据说两人实际进行讨论的时间只有2个月。

title

物质与夸克(供图: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2000年,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研究团队人工制作出了B介子及其反粒子,比较分析了衰变过程。由此证明益川-小林理论是正确的。理论通过了实验物理学的验证,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这项成就向全世界展示了擅长基本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日本的研究成果。益川说:“我和小林两个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这篇论文应该都不会诞生”。

在被问到有什么爱好时,小林回答说:“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最多就是听听古典音乐CD,大多数时候都在发呆”。另外小林从高中就开始打网球,研究室里有很多他在高能物理学研究所网球大会上获得的奖状。

文: 马场錬成(科学记者)
翻译编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