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研究成果的发表,相较于学术期刊,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为目前主流。那么,AI的全球动向究竟如何呢?日本科学技术及学术政策研究所(NISTEP)数据解析政策研究室分析了2015至2024这十年间,在人工智能领域五大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成果的情况。结果显示,各会议的发表数量均急剧增加,其中美国和中国是增长的主要牵引力,而日本的发表增长率(除部分会议外)则呈现停滞趋势。在预算和人才均有限的情况下,未来日本应强化哪些领域的研究?日本需要采取战略性应对举措。

位于中央合同厅舍第7号馆的NISTEP
本次分析的对象包括,AAAI(人工智能促进协会年会)、AAMAS(自主代理与多代理系统国际会议)、ICML(国际机器学习大会)、IJCAI(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NeurIPS(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五大顶级国际会议,分析内容涵盖成果发表者所属机构所在的国家/地区,以及会议内容的变化等。
在所有会议中,的论文发表数量均呈增长趋势。从2015年到2024年,AAAI的发表论文从532篇增至2,331篇;AAMAS从361篇增至460篇;ICML从268篇剧增至2,634篇;IJCAI从643篇增至1,067篇;NeurIPS从403篇激增至4,538篇。尤其是NeurIPS,增长了约11.3倍,增幅巨大。
推动论文数量增长的牵引力主要是中国和美国。尤其在AAAI和IJCAI会议上,中国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具有强大的存在感。例如,在AAAI会议上,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十年间增加了1,396篇,增长了约12倍。另一方面,美国在这些会议上的发表数量虽仅次于中国,但趋于持平或略减。此外,中美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很庞大,这表明中美两国在AI研究领域关系紧密。
在以机器学习为主领域的NeurIPS、ICML,以及以智能体(Agent)为主要领域的AAMAS会议上,截至2024年,美国仍居首位,并保持增长趋势,但中国的追赶势头异常迅猛。尤其在NeurIPS会议上,中国的追赶速度大幅提升,十年间发表数量增加了1,712篇,增长约64倍,导致美国论文的份额从2015年的75%下降到54%。
在AAMAS会议上,长期位居美国之后排名第二的英国,在2024年被中国超越,下滑至第三位。此外,印度上升至第四位,由此可见在特定或具体领域的研究版图正在发生变化。
至于日本和韩国,多个会议可以感受到韩国在迅猛追赶。2015年时日本还领先于韩国,但到了2024年,在多个会议上韩国已超越日本。例如在AAAI会议上,日本发表38篇,而韩国达到110篇,约为日本的3倍。
在国际合作网络方面,中美合作乃为最大的连接纽带。进入2020年代,新加坡、韩国、印度也逐渐成为合作节点,显示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本虽然论文发表数量有所增加,但仍停留在边缘节点位置。
此外,通过分析论文标题中的词汇发现,研究主题正从深度学习,急速向大语言模型(LLM)/生成式AI、伦理与公平性、计算效率转移,应用场景也扩展至医疗、机器人技术、多模态等领域。
期待推动强化日本AI研究的讨论
单独抽出日本的论文发表数量来看:AAAI从20篇增至38篇;AAMAS从5篇增至12篇;IJCAI从18篇增至22篇;ICML从9篇增至89篇;NeurIPS从10篇增至135篇。日本在机器学习相关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增长显著。日本政府公布的为加速国际人才环流的一揽子政策“J-RISE倡议”,旨在支援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接收活跃于海外的优秀研究学者。希望通过政策措施,弥补日本的短板,或巩固优势领域。数据解析政策研究室的室长林和弘表示:“期待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推动有关强化日本AI研究的讨论。”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信息】
NISTEP报告: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会议各国及地区的发表件数概要(2015年-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