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东日本大地震11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祭奠在大地震和历次灾害中不幸殉难的每一个人。
转眼11年过去,灾区重建怎样了?这期间日本又发生过那些灾害?灾害对策有了哪些变化?灾害预警预报有了哪些改进?本文在此为读者做一下回顾。
1. 灾区重建怎样了?
(1) 基础设施的重建已基本完成
到今年2月,灾区防潮海堤与道路铁路的重建率为100%;医疗机构和学校的重建率分别为98%和99%;仍有2,526人失联;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仍有337平方公里禁止入内;3.8万人仍处于避难生活状态。(数据来源:日本复兴厅)
(2) 福岛核事故的善后还有20-30年的路要走
按2019年第5次修改的废炉计划,废炉工程要到2041-51年间才能完成;炉内燃料的取出正在进行;如何取出炉底熔堆还有许多课题等待解决。
今年2月末,污染水的存放量已达极限容积137万m³的95%。按每天发生污染水约100 m³算,到今年秋天污染水将无处存放;去年4月日本政府决定两年后向海洋排放净化后的污染水,遭到当地渔民的强烈反对。(数据来源:東京電力廃炉中⻑期実⾏プラン2021)
2. 大地震后又发生过哪些灾害?
过去的11年里日本又经历过20几次规模较大的灾害。
(1) 震级7.0以上、震度6弱以上的强震发生过7次。
2016年在活断层空白区发生的熊本地震(2016.4.14,M6.5,2016.4.16,M7.3),颠覆了地震专家们对地震规律的认知;去年福岛近海地震(2021.2.13,M7.3),也让人们再次感受到311大地震时的恐惧。
虽然日本在陆域和海域布设了几千个监测站,但以现有技术我们依然无法准确预知大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其规模。
(2) 台风、暴雨、洪水等记录被频繁刷新
据1975-2020年全日本气象站的记录,50毫米/小时以上的降雨平均每10年增加30次。11年间来,巨大台风、暴雨极值一再更新。洪水、泥石流多次冲毁河堤,吞噬生命与财产;大雪也造成了不少死伤事故(数据来源:气象厅)。
(3) 新冠疫情
截至2月末,经历了6波感染高峰,501万人感染,2.3万人死亡。(数据来源:厚生劳动省)。
这些灾害再次告诫我们,现存防灾设施很难抵御巨大灾害;避难减灾规划措施再具体也会有疏漏。
表1 311大地震后发生的灾害(死亡失踪20人以上,或震度6弱以上)
年 | 灾害种类 | 灾害概要 (年月日/期间)原因/受灾地区/他 |
死亡·失踪 人数 |
2011 | 巨大地震 | 东日本大地震(3.11,Mw9.0)东北关东地区太平洋一侧 | 22,199 |
台风 | 12号台风(8.30~9.5)四国和近畿 | 98 | |
大雪 | 大雪·暴风雪(11~2012.3)本州日本海一侧 | 133 | |
2012 | 大雨 | 暴雨(7.11~7.14)以九州北部为中心/全国 | 33 |
大雪 | 大雪·暴风雪(11~2013.3)本州日本海一侧 | 104 | |
台风 | 25,26号台风(10.15~16,24~26)暴雨·洪水等/日本本州太平洋一侧 | 45 | |
大雪 | 大雪·暴风雪(11~2014.3)北日本~关东甲信越地方 | 95 | |
2014 | 暴雨 | 广岛(8.20) | 77 |
火山 | 御狱山火山喷发(9.27)长野县、歧阜县 | 63 | |
大雪 | 大雪·暴风雪(11~2015.3)北海道,东北,北陆及四国地方 | 83 | |
2015 | 台风 | 18号台风(9.9~9.11)全国 | 20 |
2016 | 地震 | 熊本地震((4.14,16,M6.5、M7.3、最大震度7) | 273 |
台风 | 10号台风(8.26~8.31)/东北地区全国 | 20 | |
2017 | 大雨 | 梅雨前锋豪雨(7.5~7.6)九州北部 | 41 |
2018 | 大雨 | 7号台风(6.28~7.8)/西日本/全国 | 271 |
地震 | 北海道胆振东部(9.6,M6.7,最大震度7) | 42 | |
2019 | 台风 | 19号台风(10.6~13)全国 | 108 |
2020 | 大雨 | 大雨(7.3~7.31)全国/九州 | 86 |
2020~ | 新冠病毒疫情 | 新冠病毒疫情(2020.1~2022.2.28) 全国 累计 感染501.31万人,痊愈419.12万人 |
23,683 |
2021 | 地震 | 福岛近海海域地震(2.13,M7.3,最大震度6强) | 1 |
(数据来源:《令和3年防灾白皮书》)
3. 大地震后灾害对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1) 国土强韧化——防灾与减灾对策的组合
日本的防灾经历了以下3个重要阶段。
伊势湾台风(1959年)后,出台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并制定了《防灾基本规划》;
阪神・淡路大地震(1995年)后,明确了“防灾”概念,出台了与房屋抗震化和密集街区对策的法规;
東日本大震災(2011年)后,日本政府认识到防灾设施无法抵御巨大灾害,也认识到以防灾教育和避难等减灾对策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土强韧化”理念。
2013年出台的《国土强韧化基本法》提出“最大限保护生命安全,保障国家及社会重要机能,国民财产及公共设施受灾的最小化和迅速重建”等基本方针。2014年制定了“国土强韧化规划”,2018年又根据4年来实际发生灾害,再次进行评估和修订。
(2) 全民参与防灾减灾——从“公助”到“共助”与“自助”
“公助”指政府出钱修筑防灾基础设施;“共助”是地方公共团体和企业出钱出力搞防灾减灾;而“自助”则是以家庭与个人为主实施的避难自救措施。
高速经济成长期修建的防灾设施已全面老化,伴随日本经济的衰退,日本政府的财政预算也捉襟见肘,已无力更新老化的防灾设施,而地球温室效应更加剧了灾害的频度及其规模,单靠“公助”已无法抵御灾害,在此背景下政府积极提倡和推进由地方公共团体和企业参与防灾减灾的“共助”,和启发教育家庭与个人的“自助”。
(3) 大地震发生风险的再评估——风险在逐年升高
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再次评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海啸的风险,得出在最坏状况下“南海大地震可造成32万人死亡”、“首都大地震可造成2.3万人死亡”的结论。
今年1月,南海地震(M8.0-M9.0)40年一遇的概率从80%-90%升至90%,宫城县海域地震(M7.4左右)30年一遇的概率从60%-70%升至70%-80%(数据来源:長期評価による地震発生確率値の更新について,2020.1)。
4. 灾害预警预报技术的进步
311大地震后,各种灾害的预警预报系统在精准化、可视化、灾害等级的统一及色彩表示、用语大众化,多种灾害信息的共享、多种文字预警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改进。
(1) 地震海啸预警预报系统例
2013年开始提供紧急地震速报手机短信业务,2015年增加了多种文字的紧急地震速报,海啸预警预报除海啸高度的预报外,增加了等级与色彩表示。
图1 海啸预警预报的改善(图片出自:气象厅)
(2) 土砂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图2土砂预警预报的可视化(图片出自:气象厅)
5. 结语
居安思危。只有牢记灾害教训,密切关注灾害信息,才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突发时对我们造成的损害,更好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文/李鸥 (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 副会长)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