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很多的国家。每当大规模的灾难发生之后,当地的邻里相互帮助的习惯形成了日本社会应对灾害的独特文化。到了1980年代,各地自发的救助过程中产生了跨地区的、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
救灾体系中的自愿者活动
自愿者活动规模的飞跃性地扩展,始自于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来自全国的志愿者救灾活动弥补了政府和社区对应灾难能力的局限性以及援助对象的疏漏等问题。这种自愿意识的个人或团体行为和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新手段受到广泛关注。这项活动使日本社会对志愿者的看法产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年也成为日本志愿者活动的里程碑。众多人员的加入以及受到志愿者帮助的体验,更使得志愿者活动渐渐成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的一件事情。
阪神大地震后的救灾情景
灾难发生后的自发性救助文化被赋予了社会意义之后,有必要对自愿者活动提供多方面支持以及严格管理的呼声日益增强。这个潮流促成了日本《特定非营利组织促进法》(1998年 NPO法)的制定,各种NPO组织在各地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都为后来遭遇灾害时大规模部署志愿活动奠定了基础。
NPO组织是经过政府部门严格审查后认定的、具有特定限制的非盈利法人机构,NPO组织可以得到政府和企业的活动支持经费,但有义务接受运营和财务的监督;而自愿者组织是‘任意团体’,不具有法人资格,也不需要审批和被监督。
阪神大地震以后,每当各地发生大规模的灾害,都会有大量志愿者奔赴灾区,开展救灾和恢复活动。可以说,在日本的灾害紧急救助体系中,民间救灾活动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自愿者组织也通过每一次灾难救助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救灾活动的理念和方法也一直在进化和完善之中。
每当大的灾难发生之后,总会出现某些地区没有被关注到和援助不到位的问题;被“我们一起加油!”的声援所鼓舞并充满期待的灾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实际上受灾者迟迟未能走出困境。“怎样才是对灾区真正有效的支援?”志愿者和NPO都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
笔者采访了两个有代表性的灾害救助民间组织,他们共同的特点是:1)选择因灾难而处于不利处境的妇幼、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和地区作为援助对象;2)着眼于中长期的发展,为受灾地区的复兴提供切实的帮助;3)帮助受灾民众绘制复兴蓝图,对反映当地文化和习俗、并以当地居民为主体的活动规划给与援助。
日本国内灾害救助民间团体RSY
NPO Rescue Stock Yard (简称 RSY)是从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活动的自愿者活动中诞生的专业民间灾害救援机构,在日本国内大灾难发生地区都能看到RSY的救助活动。他们在与受灾者近距离的援助活动中学习和掌握了各种救灾现场的知识与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并在下一次救灾活动中付诸实践。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的灾区景象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由于自然灾害和核电站的复合事故,受灾地一片混乱,面对残酷的现实,RYS设想的救助计划和努力似乎遭受到了现实的嘲笑,他们每天都在自问,自己所做的这些看不到效果的帮助是否真的有意义。但是,受灾地区的状况亟待改善,尽管能做的事情似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9年过去了,RSY还在以各种活动的方式陪伴着当地居民重建家园。
RYS在灾区为民众制作发放饮食
RYS在灾区为民众制作发放饮食
RYS常務理事浦野爱回答了笔者的提问。
援助活动地区是如何确定的?
灾害发生后的第一件事情是收集灾区信息。除了媒体和官方提供的信息之外,来自当地的灾情信息更为具体和真实。我们有全国民间救灾团体的联络网,此时大家会共享信息,共同商议。如果灾区刚好有救灾团体联络网的成员,我们能迅速准确地了解受灾状况和需要帮助的内容。如果没有,我们会派先遣队前往现场了解情况。总之,在搞清楚了现场状况后,我们会选择容易被忽略的地区作为援助活动重点区域。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宫城县七浜町的受灾状态
根据受灾者的需要开展援助活动是救灾援助的大原则。在一个完全陌生地区开展救灾工作,由于不了解当地文化,与受灾者的心理距离很难迅速拉近,灾害发生初期往往会出现因为我们是外来人而不太能够顺利展开援助活动的情况。一般来说,与当地居民建立融洽的关系,实现零距离交流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
为了推动救灾活动,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前,我们就与很多地方政府建立了提供救助的约定,比如受灾地区宫城县七浜町就是我们的约定对象。因为事先有了这个约定,使得我们能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直入现场,由于与当地管理部门已经建立起了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对七浜町的援助进展得很顺利。
灾害发生后,援助活动越早越迅速,帮助的效果就越大。因此,救助团体与当地的事先交流和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不仅通过平时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宣传工作与地方建立起联系,还积极与其他地区其他领域的救灾民间团体建立起资源信息共享的交流网络,一旦灾害发生,我们的救援活动就能在有准备的状态下有效地展开。
救灾活动持续到什么时候?
我们的活动方式是倾听每个受灾者的心声,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并为他们尽快拥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提供帮助。我们的目标不只是短期的活动,而是与各种机构合作,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为受灾者提供长期性帮助。因为灾区的复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灾者会面临很多具体困难,我们对每个灾区的帮助时间不少于三年。
早期阶段主要是帮助居民清除灾害垃圾,修理被损坏的生活设施,尽快确保他们的生活场所。提供救援设备和物资以及临时烹饪提供伙食等也属于早期活动范围。
台风过后志愿者帮助清除垃圾
而实质性的灾区复兴是让每一个家庭重新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孩子们有学习和娱乐的场所。重新建立的住宅社区很容易造成一些受灾者被孤立和被边缘化,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还要在新的社区开展活动,促进居民相互了解和彼此熟悉,建立起良好的社区关系。我们的支援目标是帮助受灾地区的人们最终能够靠自己的力量重建自己的家园,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扶植政策帮助灾民减轻对未来生活的忧虑。
倾听经历者讲述受灾状况,了解受灾者的苦恼
倾诉带来开心的笑容
志愿者准备饭菜与受灾者一起进餐交流
受灾者的心声
“我们七浜町是宫城县最小、最不起眼的村落,但是得到了许多企业和机构提供的资金,任何语言都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是RSY牵线搭桥把这些企业与七浜町连接到了一起,我们对RSY深表感谢。RSY现在对我们七浜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存在。灾难是悲伤和痛苦的,但有幸因这场灾难获得了全国乃至来自世界的善意帮助。我们会永远珍视这个缘分。”
临时住宅前的居民
“九年弹指一挥间,但又是那么漫长,太多的经历一言难尽。在新的社区,周围没有认识的人和可以依靠的人。因为孤单而去以前的住地参加活动时,又会因为我的搬家而遭到周围的嫉妒而被疏远。即使地震已经过去了九年,‘有了家却没有立身之地’的状态并没有改变。同样是受灾者,我们的存在似乎已经被遗忘。
在数不清的痛苦经历之中,唯一能够依靠的是志愿者们。他们总是会在意我们这些孤独者的感受,陪伴我们度过时光。在志愿者面前,我可以放心地哭泣,有时会有一些看似不够坚强的表现。在地震中我失去了很多,但我非常感谢志愿者们。即使9年过去,他们还记得打电话给我。仅仅是这些举动就支持着我面对明天。”
海外灾害救助活动
日本国家电视台NHK曾经有一个专栏节目《术有专攻》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仕事の流儀)。每期节目将焦点放在特定职业上,邀请对工作充满热情的“追求极致的专业人士”进入演播室,通过纪录片和访谈从多个角度介绍他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对事业的信念。该栏目的一期中介绍了CODE事务局长吉椿雅道的国际灾害救援活动。
以国际灾害援助活动回报世界的民间团体CODE
NPO组织“CODE海外救灾市民中心”的前身是活跃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的NGO救援组织。大地震发生后,灾区得到了世界70多个国家的援助。借助于阪神大地震的经验和知识,CODE在阪神地区的市民、企業、政府、国际机构、研究机构和其他NGO组织的支持下,以“困难之时相互帮助”的思路开展了国际救灾志愿者活动并以此回报世界。CODE的目标是“以灾害为契机而开始的不同国家灾区人们的交流,让彼此认识和接纳对方的习俗和文化差异,面对自然灾害寻找共同语言,相互扶持,携手同行。”
2008年中国发生的5.12四川大地震,吉椿受CODE派遣,三天后便抵达灾区,对震灾中心周边约100个城镇和村庄开展了调查。调查中发现绵阳市北川县的光明村没有任何外来援助,于是召集了在中国的日本背包客和留学生以及中国与韩国、香港与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志愿者,先后100多人聚集到光明村,帮助清理瓦砾,协助建造临时住房,挖井,耕种,建造永久性住房等,在与村民共同救灾的过程中得到了村民信任。在吉椿的建议和帮助下,建造的木造老年活动中心成为光明村后来开展农家乐的设施,为村里搞活经济奠定了基础。
CODE的职员在四川灾区调查灾情
光明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外观
光明村老年活动中心的木造设施被用于农家乐
吉椿在灾害援助中最重视的是“倾听受灾者的声音”和“找到可以持续性援助的措施”,其目的是促成灾区民众主导的故乡重建,帮助灾民靠自己的力量从废墟中站立起来。所援助的每个灾区都会有不同的重建方式和复兴故事,吉椿的这种援助理念和方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救助活动的新课题
目前,新冠肺炎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灾害已经蔓延到很多国家,除了疾病本身和因病丧失的生命之外,逝者亲友的心理创伤、隔离期间独居老人和残疾人的孤立无助、灾区民众以及康复患者遭受歧视、因为疫情失业和失去经济来源等等,都是这次疫情灾害带来的问题。
台风、海啸和地震那样的自然灾害过后,人们看到的是原来生活环境的满目苍夷和失去家园的惊魂落魄;而病毒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最大损害是人数众多的灾民内心的伤痛和弱势群体生存环境的恶化,这些都不是可以直观到的灾害,但是却会对灾民今后的生活产生长期而深刻的影响。
RSY和CODE都表示,尽管日本在灾害救援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体制和丰富的经验,但对于流行病疫灾害的救助还遇到很多新课题。面对全球性的病毒灾害,救灾援助不再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人类都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各国的灾害援助机构之间的交流,构建多国救灾连合共同体也将成为全球灾害救援活动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