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陆域面积不到世界陆域面积的0.3%,而活火山数却占据世界活火山的7%。因此说,日本是火山灾害大国。而对于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来说,了解火山的特性及其避难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将分两篇向读者讲述日本的火山灾害及其对策。
上小学时那会儿笔者正赶上中国的反美高潮,常听到“美帝如同坐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这样的广播,当时也不知道坐在火山口上是个啥滋味。直到来日本之后,才对火山有了视觉上的印象。特别是1991年云仙岳火山爆发时的电视新闻把我给撼倒了。刹那间的冲天火光、漫天飞石和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别说是一个“美帝”,就是十个它也抗不住。可火山灾区的老百姓们却故土难离,管你遮不遮天、蔽不蔽日,好过不好过小日子也得过下去。
1. 口永良部岛火山再次喷发
据日本气象厅信息,1月17日9时19分鹿儿岛口永良部岛新岳的火山突然喷发,并伴有大量火山碎屑流(简称“火碎流”)流出。
这次火山喷发时,大块飞石飞离火山口约1公里,火碎流沿新岳的西南和西北流下约1.5公里,万幸没有流到村落。喷烟升至500m高度的云层中,气象卫星也在6,000m的高处监测到了火山的喷烟(图1)。
气象厅警告说,今后还有可能发生同等规模的喷发,依然维持不许进山的3级警戒,并呼吁民众不要进入火山口方圆2km的范围内。
火山喷发约10分钟后,当地政府驻岛警局向岛民发出了避难警报,11时左右又据火山趋于平稳而解除了警报。
2015年5月,口永良部岛新岳也发生过喷发。警戒级别曾一度提高到5级(避难),岛民不得已撤离到岛外(图 2)。
据记载,1841年5月口永良部岛新岳火山喷发,8月1日流下的火碎流殃及村落,死伤惨重(表1)。
从1841年到2015年的175年之间,口永良部岛新岳火山共计发生了11次喷发。2014年以来火山喷发趋于频繁。
图2 :三年前口永良部岛火山喷发时照片(2015年5月照片来自网络)
2. 日本的火山灾害
2.1 火山是咋形成的?
火山,分布在地球板块边缘(海沟,海岭)和陆地的热点处。
以日本的火山为例,太平洋板块潜入欧陆板块下方时由于地热高温造成熔融而形成密度较低的岩浆,岩浆借助浮力缓慢上升,在地壳里聚集形成了一个个的岩浆库。
而当岩浆中的气体压力累积到一个程度,受板块挤压或地震等作用岩浆就会从地表薄弱或裂缝处喷出,火山就爆发了(图3)。
图 3:火山形成机理(气象厅HP)
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大多为此种火山。这个现象有点儿和我们做玉米糊糊,看到糊糊表面冒气泡的样子。
图4:活火山构造剖面。1.主岩浆库/2.基岩/3.主熔岩通道/4.地面/5.侵入性火成岩脉/6.熔岩岔道/7.火山灰堆积层/8.侧翼/9.熔岩堆积层/10.火山喉/11.寄山火山錐/12.火碎流(熔岩流)/13.喷发口/14.主火山口/15.灰云 (维基百科)
2.2 日本的活火山有多少?
火山分为“活火山”和“死火山”两类。据日本火山预知联络会2003年的定义,活火山是指“大概过去1万年以内喷过火以及现在还在喷气的火山。”
按这个定义,据日本国交省2017年6月的数据,日本现有111座活火山(图5),防灾减灾上须完善监视系统的火山有50座之多(图6)。
图5:日本的活火山分布
图6:须完善监视系统的活火山
2.3 火山活动的现象都有哪些?
火山活动主要是喷火。伴随喷火有溶岩、火山粉屑物及毒气的喷出,火山粉屑物喷出后还可以导致火山泥流、山体崩塌、海啸、火山性地震、空气振动、暴风、火山雷、地壳及地热激变等现象。
图7:伴随火山活动的现象(国土交通省HP)
而当这些火山活动危及到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时就成了灾害。日本的火山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如图:
2.4 日本有过几次大的火山灾害?
18世纪以来,日本发生死亡人数10人以上的火山灾害有16次之多。最严重的一次是1792年的云仙山喷发,火山和地震造成1万5千人死亡。时隔200年的1991年云仙山再次喷发,造成43人的死亡和失踪(表1)。
表1:十八世纪后日本的火山灾害死亡不明人数(10人以上)
(数据来源:气象厅HP)
3. 火山灾害的对策
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依然无法精准预测火山何时喷发、规模有多大。现阶段的火山灾害对策也依然以监测、预警和避难为主。
3.1 火山活动如何监测?
火山活动的监测已逐步形成了由地面站、飞机和卫星共同监测的空间监测系统(图 8)。
图8:火山监测方法(防灾科学研究所HP)
3.2 火山喷发警戒级别是咋定的?
如表2,据火山活动状态,警戒级别被分为5级。
1级:喷发预报,火山活动沉静,周围居民照常生活;禁止进入火山口;
2~3级:喷发警报(喷火口周围),2级:禁止进入火山口周边;3级:禁止登山;
4~5级:喷发警报(居住地域),4级:避难警报;5级:需自主或强制避难。
表2:火山喷发警戒级别(气象厅)
*下一篇,将继续为读者介绍火山灾害的对策。
供稿 李鸥(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 副会长)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