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自然发布了基于研究论文发表数量等指标对大学及研究机构进行排名的《Nature Index Research Leaders 2025》(2025年度自然指数榜单)。日本在世界排名中继续维持第5位,但论文份额较上年减少了9%。此外,进入全球研究机构前100名的日本研究机构仅有东京大学(第23位,2024年为第21位)和京都大学(第55位,2024年为第47位)两所,这是京都大学首次跌出前50名。在新增加的“女性作者比例”指标中,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以30.2%的比例位居日本国内首位。

东京大学安田讲堂
日本排名 | 机构名称 | 世界排名(2024年) | 世界排名(2025年) | 与去年的排名差 |
1 | 东京大学 | 21 | 23 | −2 |
2 | 京都大学 | 47 | 55 | −8 |
3 | 大阪大学 | 70 | 103 | −33 |
4 | 理化学研究所 | 126 | 115 | 11 |
5 | 东京科学大学 | 141 | 132 | 9 |
6 | 东北大学 | 106 | 143 | −37 |
7 | 名古屋大学 | 128 | 151 | −23 |
8 | 北海道大学 | 122 | 185 | −63 |
9 | 九州大学 | 219 | 209 | 10 |
10 | 物质与材料研究机构 | 196 | 222 | −26 |
11 |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382 | 391 | −9 |
12 | 筑波大学 | 332 | 392 | −60 |
13 | 广岛大学 | 543 | 446 | 97 |
14 | 庆应义塾大学 | 363 | 477 | −114 |
15 | 千叶大学 | 600 | 497 | 103 |
中国在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上的优势进一步扩大。2024年中国论文数量达32,122篇,较2023年增长17%。目前,中国机构占据了自然指数全球前10机构中的8席。此外,亚洲国家整体保持优势,而欧美机构在排名前列的数量上有所减少。《自然》杂志主编西蒙·贝克表示:“中国对科技的持续投资推动了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快速持续增长,在物理科学和化学等领域,已大幅超越包括美国在内的传统欧美优势国家。”
其他亚洲国家的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也显著增加。除中国外的Top10中,韩国和印度较2023年相比实现了论文份额的增长,其中韩国增长4.1%,印度增长2%。韩国综合排名上升至第7位,超过了加拿大。另外新加坡从第18位升至第16位,增幅达7%,在全球Top20的国家中这个增幅位列第二,仅次于中国。亚洲国家中唯一例外的是日本,论文份额减少9%。
主要西欧国家的论文份额已连续两年减少。加拿大、法国、瑞士、英国、美国的降幅均达到7%以上。澳大利亚和德国的降幅则在3%以内。
从机构排名来看,中国机构占据了全球Top10机构中的8席。中国科学院(CAS)保持首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3,浙江大学从第10位升至第4位。多个西欧机构排名下滑。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从第4位降至第9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首次跌出前10,降至第13位。虽然哈佛大学论文份额减少18%,但仍保持第2位。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排名均有所下降。斯坦福从第15位降至第16位,MIT从第14位降至第17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排名也出现波动,从前20下滑至第24位。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