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结缘与感恩——我与樱花科技计划的协奏曲

2019年11月22日 樱花计划

我与樱花科技计划的结缘,完全是个意外,而这个意外,却又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结缘与感恩——我与樱花科技计划的协奏曲

2019年初到勝尾寺拜年

在当年众多的樱花科技计划参与者中,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的出现看起来都显得像个意外。印象里那次交流机会是从山东省派发下来的,大多数参加的同学都是理工科竞赛获奖或有所发明的同学,年级也高。而我虽说算得上喜欢理科但获奖什么的是没有的。

那一年我才上高一,和隔壁班的刘逸飞等一些同学策划和举办了学校的第一届科技创新艺术节。设计比赛项目、做道具、搞场地、张罗开幕式晚会等等,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起来的,学校可能也是看重了这点,让我和刘同学破格参加了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主办的樱花科技计划。

结缘与感恩——我与樱花科技计划的协奏曲

大连理工大学将参加过樱花科技计划同学的感想汇总成集,出版了这本《漂洋过海来看你》

第一次去日本,其实也是第一次出国。去之前还怪紧张的,当时半点日语不会,英语同龄人算好的,但远远不到能听懂科技英语的地步。而且当年抗战时期,家乡山东备受侵扰,家里人对日本虽不至于盲目贬损仇视,但要说喜爱向往那是绝不会有的。我则是好奇,觉得机会难得。长辈们也没反对,说眼见为实,自己去看看最好,铭记历史,也要面向未来。

飞机落地东京,夜晚乘巴士开上东京湾的高架,我贴在车窗上看外面的车水马龙,有新奇,但没有太多的异国他乡的感觉——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去浅草参观时,我还被当成了日本人。除了语言不通,日本人看上去,跟我们也没什么不同。当时的我被这种奇妙的熟悉感包裹着,忽然就放松了。好像是从未见过的远方亲戚,生疏有,但是亲切也油然而生。

当年去参观学习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太多了,只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画面。记得得知能聆听诺奖得主讲座时的惊讶;记得迷路东京地铁找不到京王新线茫然无措时,得到了陌生人通过肢体语言沟通的主动帮助;记得未来馆中的巨大地球,我们都是其上渺小一个,我们离彼此也并不遥远。那时候总是不愿入镜拍照,最后也只在樱花科技计划网站的一张大合照上,姑且能辨认出我模糊的脸庞。

结缘与感恩——我与樱花科技计划的协奏曲

2014年8月参加樱花科技计划

这次樱花之行对我的影响在当时并没有立刻体现出来,没有让我马上就想去日本留学或者想投身科研,这些对当时的我来说都还太遥远,我只是将这段不错的回忆保存下来,然后平淡地继续我的高中学习生活。直到高三参加外语类保送考试,录取到大连理工大学可以在英日俄之间选专业时,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去过的那个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国家。觉得自己的未来若是与它相关,应该还不错。再加上大连理工大学日语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强,最重要的是交流机会极其多,没有太多纠结,选专业就选了日语专业。

打基础的过程不堪回首,大连理工大学的老师细致严格,外教课多,对我们的引导作用非常显著。最初前两年里,从五十音图开始学,渐渐的到能应对日常会话,再到能够参加一些花见(赏花)、日本祭这样简单的活动。到了大二,就能参加管理志愿者团队,策划活动日程,协助国际处接待日本大学访问团等涉外活动了。课余时间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日语剧团。

2019年仁科纪念奖授予超导领域和中微子观测

剑道体验

2019年仁科纪念奖授予超导领域和中微子观测

大一时花见(赏花)活动

2019年仁科纪念奖授予超导领域和中微子观测 2019年仁科纪念奖授予超导领域和中微子观测

接待城西大学访问团

也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经验,再加上绝佳的好运:这一年大连理工大学日语学院新签下了与大阪大学外国语学部交流的项目,我以面试第一的成绩逆袭总排名,得到了去大阪大学交流一年的机会。

2018年9月25日,我再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不过这一次,不像以前那样事事都有人给你安排好,而是要自己独立应付了。刚开始连公交都坐不明白,搞不明白下车时要投多少钱,电车也曾错上特急坐过站。后来渐渐地习惯自己做饭,自己出去旅行,定期去寄宿家庭那边拜访,还认识了来自海外的新朋友,在大阪北部山区的生活总体适应良好。我还打了两份工,要乘公交40分钟去到市中心。在小餐馆能看到日本生活的百态,在大酒店则目睹结婚仪式的人生重大场面。我总是忍不住好奇地暗中观察他们,总是忍不住地跟着喜悦,结婚披露宴上听着新娘念给父母的信,也总是忍不住感动得想哭。后来我用自己打工两个月攒的钱做旅费和朋友一起去北海道跨年,在上富良野捧着免费发放的豚汁,看队伍散开烧出“北大文字”,篝火噼啪,烟花璀璨,瑞雪纷纷,迈向新年。

结缘与感恩——我与樱花科技计划的协奏曲

游北海道秘境车站小幌

2019年仁科纪念奖授予超导领域和中微子观测 2019年仁科纪念奖授予超导领域和中微子观测

北海道的冰雪是我最深的印象

在日本的这一年里,我学着入乡随俗,像日本人一样学习、生活,在这种沉浸式体验中,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去理解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核。不再是匆匆一瞥的惊艳,而是在深入了解中,建立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不仅是对日本的认识,在日本与中国的异同对比中,我也得以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祖国。我想知己知彼,才是友好交流、共识与共进的基石。

这一年,我也一直在以各种形式参与中日交流。2018年11月在神户举办的第五届中日教育交流会,母校的郭校长来日本签署了《淡路岛宣言》,我也作为临时翻译参与了大会。12月新一届日本文化研习营到关西时,我去岚山与他们会合,在周总理诗碑前重温了关于中日建交的小故事。

2019年的春天,我听说了四月底将要在大连理工举办中日学生交流大会的消息,三百名日本大学生要来访,其中137名同学选择参加外语学院的异文化交流项目,然而外院每年日语系人数不过三十余人,大三还大半都在日留学之中,即便加上英语系、俄语系的志愿者仍不够,还从日语强化班补充了人手。我想,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又正逢春假,我得回去帮忙。于是假期暂停打工,自费买了机票,返回了大连。

结缘与感恩——我与樱花科技计划的协奏曲

自费返回母校,为中日交流大会做志愿者

也是在这次交流大会上,我得以与樱花科技计划的两位元老——冲村先生和米山女士重逢。2014年我参加樱花科技计划的时候,正是米山女士带队,她与我们一直同吃同住了一周多,期间受到了颇多的照顾。几年后米山女士也曾来大连理工开过樱花科技计划的宣讲会,但当时由于自己时间冲突未能见面。5年过去,回想当时米山女士对我们的悉心照顾,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能当着他们的面,表达我内心的这份感谢。这份感谢,是对米山女士,更是对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樱花科技计划的一份感恩。

结缘与感恩——我与樱花科技计划的协奏曲

中日交流大会启动仪式。后排右二为米山女士,右四为冲村先生,后排最右边的那个是我

樱花科技计划,是在我心中最初埋下的那粒种子,最初点燃感动的那点星火,最初掠过心扉的那阵清风,可以说是樱花科技计划,帮助我确定了未来的航向,使我能成为现在的我。

2019年11月,我再次来到日本,参加樱花科技计划五周年纪念大会。在大会上,面对满场的听众,我说将来要报还恩情,回馈中日交流事业。这并非是为了引人注目的噱头或口号,我保证那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一直以来,我受益于中日交流的成果,借助樱花科技计划的平台,在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无数次交流机会和资金的扶持下得以不断成长,这些无不是无数师长和前辈通过数十年间双方的不断努力争取来的。而我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拓了视野的一只小小鸟。饮水思源,我这一滴水,也想投入中日交流的大潮中,尽力壮大之,使其成为滚滚洪流。

结缘与感恩——我与樱花科技计划的协奏曲

在樱花科技计划五周年纪念大会的体验分享会上,我发表的主题是感恩

这些年因为与樱花科技计划的这份机缘,使得我始终忙碌在中日交流的幕后和前线。我因此收获了许多感动并飞快地成长,所以就更加期待自己能为今后的中日交流献出微薄的力量。也许我只是个会点日语的“无用之人”,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心怀感恩,渴望尽我所能——哪怕做不了中日友好交流的桥梁,能做这桥梁的一块砖石也好。

樱花转瞬即逝,但却岁岁常开。我很期待下一个5年、10年、50年后,我与樱花,还会有许多说不尽的故事。

文/照片 徐依馨(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