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科研经费)是日本最大的竞争性基金,每年资助约8万项学术研究项目。近年来,针对研究能力下降,应如何调整科研经费以提高研究能力,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日本文部科学省研究费部会(部会长:白波瀬佐和子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包容型全球本土化未来社会”资助讲座特任教授)汇总了科研费的改进和充实对策的方向性。其中,在基础研究中导入国际性评估标准等,已经有部分反映在了正在审查之中的2025年度科研经费评审中。

日本国会议事堂
近年来,国际共同署名论文数量在各国呈增长趋势,而日本的增长率相对较低。此外,作为国际合作研究伙伴,日本在主要国家中的排名亦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研究人员网络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学术交流,因此在研究生涯的早期阶段就推进国际合作研究至关重要。
为促进青年研究人员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除了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设立的海外特别研究员制度外,科研经费还提供若干支援措施,例如资助45岁以下研究人员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国际合作研究强化”项目,以及要求博士后和博士生参与的“国际先导研究”项目等。此外,自2025年度科研费基础研究A、B、C类的资助申请起,研究课题的国际性已被纳入评估要素。2024年度补充预算及2025年度初始预算方案亦已计入相应经费,以支持国际性评价较高的研究课题,包括调整资助比例(对高国际性课题提高充足率)。同时,还计划额外资助国际性评价较高的青年研究人员主导的研究课题,以进一步强化国际与青年研究支持框架。
今后,为进一步强化科研费对国际性和青年研究人员的支持,计划将“国际合作研究强化”项目整合至基础研究类别,以根本性提升青年研究人员主导的小规模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具体而言,在国际合作研究整合至基础研究类别后,仍需确保“国际合作研究强化”特有的经费支援,包括“差旅费与住宿费”及“替代人员聘用费”。同时,还需研究适当的整合方式,以避免增加评审负担,例如当研究人员申请基础研究B、C类或青年研究项目时,可一并评审其课题是否符合资助条件,并决定是否提供相应经费。
此外,为鼓励在海外研究机构担任一定职位的优秀日本研究人员回国开展研究,计划在“归国发展研究”项目中新设海外特别研究员申请资格,并延长从获批到提交拨款申请的缓冲期,以提高制度的实际效能。此外,还需探讨新的改革措施,例如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海外日本研究人员申请科研费,并依托日本学术振兴会的海外研究联络中心,建立海外日本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网络。
为最大限度发挥科研经费的效用,还需推动科研费的大型基金化,目标是在基础研究A类及以上的大额科研费中实现基金化管理。此外,为促进科研设备和仪器的共享,使更多研究人员能够利用基础研究资源,2025年度科研费资助项目的新使用规则要求,对于购置成本超过一定金额的研究设备和仪器,研究机构需在不影响科研项目执行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校内外共享,并将进一步探讨相关举措。
在科研费的资助采纳率方面,日本政府计划在第六期基本计划期间继续维持30%的目标,同时确保科研项目整体的资金满足率达到约80%。此外,还将同步研究提高申请上限金额等优化经费分配的方案。
最后,关于科研费体系的整体优化,部会指出,还需进一步探讨基础研究B、C类的整合方案,并对学术变革研究类别进行评估,以确保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