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从众心理

2017年08月23日 人在东瀛
段文凝

在日本生活了7、8年,经历过开心和痛苦,有收获有失去,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有些日本朋友喜欢说“你们中国人XXXX”,也会有国内朋友问我“日本人到底是什么样?”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描述,每个独立个体终究是不同的,笼统将某个国家的人进行性格归类的结果,其实很难应用到与个体打交道的层面。比如说中国人有钱任性会算账、日本人循规蹈矩爱自杀、美国人自由奔放没包袱,等等,都不靠谱。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组织,说到底都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不过,站在从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看,群体活动还是有共性可寻,日本人爱说的所谓“国民性”也的确客观存在。这次就让我们抱着不一定靠谱的态度,随便看看日本社会中的一些“乌合之众效应”吧。

先说电车,东京早晨满员电车的景象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了解,比较旧的比喻是“沙丁鱼罐头”,依我看不如直接说是饭团里挤成一坨的大米。放眼望去,大米们几乎一模一样整整齐齐的头发,穿着差不太多的黑色或深色西服,提着毫无个性的厚重公文包,低头刷着手机或看报纸。最神奇的是,满满一车厢的人,居然几乎除了列车广播以外听不到其他的声音,国内车厢常见的打电话、聊天、吃早饭、吵架甚至地铁行为艺术……在日本几乎是绝迹的。

为什么大家要留几乎同样的发型、穿几乎同样的西服、拿几乎同样的包呢?这个疑问曾深深的困扰过我,在国内尤其是年轻人,讲究个性服饰追求时尚甚至标新立异的造型都是太正常不过的了。在日本,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社会新人们顶着一张学生气的稚嫩的脸,带着惶恐不安又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神情,换上一身千篇一律上班族的行头加入西服皮包大军的景象。我就想问一句:你们就这么渴望年老吗?

再来说说排队。我说的排队不是指iPhone或某些奢侈品限量款的发售首日,而是那种外观名不见经传但经营了几十年的老拉面店。不管刮风下雨,门口永远安静的排着等待进店用餐的食客。我就想问一句:就不能提前预约吗?不!人家就要讲究先来后到的顺序性。那能不能叫个号,我出去逛逛再回来行不行?不!乱喊乱叫更是绝对不可以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小店还大多拒绝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因为怕名气大了,来的客人太多就应付不来,从而影响料理的品质。甚至一些店主会担心,如果有新客人慕名而来,就会打扰到多年来一直光顾的老客人,破坏了一直以来的氛围。

我就想问一句……算了,还是别问了,你开心就好。

我也曾被朋友带着去这样的店门口排过队,确实很好吃,而且很能感受到日式传统的匠人精神及宾客至上的日式服务。但是个性有些急躁的我,在等待的那几十分钟里已经腰酸背痛,饿的前心贴后背……所以,一般情况下,我还是不热衷于排队的。

和很多日本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告诉我:和周围人一样,在人群中不显眼,就是安全、正确的从众心理,这种心态在日本人的价值观里非常普遍。穿戴和别人一样,做着和别人一样的事情,去大家都在排队的店吃饭等等,这些是可以让人找到归属感,不会被排斥被认为是“异类”。

循规蹈矩整齐划一但缺乏个性缺少创新勇气,逐渐趋于“无欲社会”也是日本现在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之一。

而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纵使在日本生活了这么多年,对于他们所追求的这种“归属感”,还是只能做到字面上的了解,到底无法感同身受。或者说,“在日中国人”的独特身份,早已让我不去思考这些问题了吧。

文/段文凝 照片/Sky Corporatio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