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天山漫筆】第69届“正仓院展”―拜观1250多年前圣武天皇的遗爱宝物,感受唐代气息

2017年11月10日 文化历史

每年秋季这个时候,正是一年一度的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展”。今年是第69届,展期为10月28日-11月13日,为期17天。我趁着11月3日日本文化节三连休,在京都的工作结束后不必急着赶回东京,就在11月3日从京都一早出发去奈良看了正仓院展。京都到奈良乘JR快车也就45分钟的路程,我就可以从日本的平安城古都来到另一个更为古老的的平城京古都了。到了奈良,出站后看到很多志愿者举着指示牌,告诉云涌般的游客乘坐公共汽车的方向。我喜欢走路,从JR奈良站到国立博物馆走路也就是20分钟的距离。沿着繁华的“三条通街”,穿过奈良公园,随着人潮走到了奈良国立博物馆。路上自然又看到了奈良公园自由自在的小鹿们。据说,释迦穆尼在修行开悟之后,最先听其讲法的就是野鹿苑里的鹿。所以,每当看到奈良公园里小鹿们悠然自得的情景,就感到奈良真的是日本最先接受佛教教化的一片佛土。正仓院之所以能够在这片土地上保存至今,想必绝不是偶然的。

PHOTO

奈良公园人潮中的小鹿

虽然是日本的三连休,参观的人很多,但只排了10分钟的队就进到了展厅里。事先上网查看奈良国立博物馆的参观人流排队的信息时,得知在10月28日展览的第一天,早上开门时间就已经排了长达一个小时的队列。记得有一回看“正仓院展”,由于是展览的最后一天,排了两个小时才进去。

PHOTO

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展馆前

正仓院是奈良东大寺收藏宝物的宝库,其建筑本身是一座南北延伸的木结构高脚建筑,分为北仓、中仓和南仓。天平胜宝8年(公历756年)6月21日,是圣武天皇驾崩后的七七四十九天的忌日。光明皇后为了给丈夫圣武天皇祈冥福,在这一天将圣武天皇生前所珍爱的600多件宝物和60种药物献奉给东大寺卢舍那大佛。这些宝物被收藏于东大寺正仓院的北仓,此乃东大寺正仓院的起始之由。正仓院由东大寺严密保护,宝库门上有天皇的敕封,对宝库门的开启有着极其严格和庄严的规仪。所以,在经过了1250多年之久,正仓院宝物得到了极好的保护。现在,正仓院宝物由掌管天皇事物的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进行严格管理和保护。正仓院宝物的中仓收藏了达官贵人的献奉之物宝物;南仓则为公元752年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开眼法会时使用的佛具等物品。正仓院所收藏的宝物共有大约9000件,所收藏的宝物基本上都是在9世纪之前入仓的。现在北仓所收藏的圣武天皇的遗爱珍品有一百几十件。

为了对正仓院的宝物进行保护、研究和管理,每年都要开仓为期两个月,对宝物进行盘点检查及驱虫处理。从1946年开始,奈良国立博物馆就利用个期间,每年向日本国民开放,举办为期两周的“正仓院展”,让日本国民能够领略富有天平文化之精美。每次出展的展品都是经过周全的考虑,选出60~70件宝物来,所选展品既能够展现出正仓院所收藏的宝物的总体轮廓,又能够反映对正仓院宝物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具有时代感的意义。展品可以重复展出,但原则上同一件展品不得在十年以内重展。今年的展品为北仓10件、中仓25件、南仓20件、圣语库3件,共计58件。这次展品之最当为“羊图案蜡染屏风”,是圣武天皇生前身边所用物品,被作为本次展览的门票封面。屏风的图案是受到西域人喜爱的卷角羊,颇具异国情调。但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屏风所使用的真丝布帛是产于日本的,因此可以断定该屏风是在日本制作的。也就是说,日本的天平文化,是与中国以及西域等有着非常活跃的交流。据最近的研究表明,正仓院95%的宝物都是日本制造的,只有5%的宝物是来自中国、波斯等地的舶来品。这次的展品中有两面白铜镜,一面是鸟花背八角镜,另一面是盘龙背八角镜,均为来自中国唐代的宝物。与白铜镜同时展出的还有盛放镜子的精美箱匣以及用于系在铜镜上的红色绳带。

PHOTO

第69届“正仓院展”门票

这次的展品中还展出了乐器尺八(笛子)。尺八是始于唐朝唐太宗时代的竖笛。有石头、宝玉、象牙等不同材质的尺八,共8只收入北仓。本次展出的两只尺八,在《国家珍宝账》中记载为“玉笛”的一只,为圣武天皇所爱(但后来经过研究,证明是用大理石制作的),仿照竹子的形状,雕刻出竹子的细致的纹路和竹节;另一只是竹子制作的。在展厅中,荡漾着用玉笛吹奏的旋律。遥想当年从奈良派往中国唐朝的学问僧们,从唐朝回国带回此等宝物,这些宝物又被献与圣武天皇。以前只是在文字中知道“玉笛”,现在竟然能亲耳听到其音色,感受到唐朝歌舞升平的气息,真是别有一番感慨!

这次正仓院展的展品中,少不了古代国家文件一类的文书。因为过去纸张非常珍贵,所以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官方文件,作为纸张被重新利用,其中就有很多被用来抄写经文。而这些抄写的经卷又被献奉给东大寺以祈福,其中有一部分被收入正仓院,日本古代的国家行政管理资料就这样顺便被保存了下来。

在保留下来的古文书中,有一份登记户口的长卷,是对某个村子 (位于现在的东京葛饰区) 人口信息的登记。文件上面详细登记着户主的姓名,子女排行,嫡出的情况。在文书的最后,还有一个总体归纳记录:注明某某村,有多少户,总人口是多少等。比如,记录上写着:42户,人口总共为370人,对妇幼老人不课税之外,剩下的120人课税。可以从这些文书中了解到奈良时代国家治理方面的详细情况。

中仓展品《正仓院古文书征集第八集》是天平十八年(746年)的“具注历”,将每一天都排列着写成为日历长卷。注明哪天是吉日,哪天是凶日,哪天益于做何事,或不宜做何事等。还注明月亮的朔望、上下弦月等。“具注历”每年都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制定。想必这份保存下来的“具注历”是将发给中央、地方官衙的日历抄写下来的。这是保存最早的“具注历”。中国古代顺时趋吉的文化心理源远流长,没想到能够在这次正仓院展上看到日本最早的“具注历”。

还有一件展品,是一份《关于东大寺庄园的越前国报告》,并附有一幅依照1:1800的比例绘制的《东大寺开田地图》。地图上画着田字方格划分出区域,标有数字标号,记载各个区域的人口情况。可见,当时对土地的管理就已经非常严格。我从这份1000多年以前的地图上,看到了沿袭至今的现代日本地图的制作智慧。

正仓院展上所拜观的展品中,古代文书类都是完全用汉字书写,深感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深深佩服日本人吸收异国文化为己所用的惊人能力!

PHOTO

秋日下午和煦的阳光下,正仓院展厅外面小憩的参观者

文・照片/ 姜娜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阅读
开启日中电影交流的新篇章—李海[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