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半导体子公司出售尘埃落定 “吴越同舟”体制未来不可预测

企业 · 经营 2017年11月20日
PHOTO

11月9日下午,东芝公司首席财务官(CFO)平田政善在东京都港区公布2017财年半年报。(共同社)

为摆脱经营危机,日本东芝公司同寻找的半导体子公司“东芝存储器”的出售对方的交涉几经波折,终于在今年9月底了结了。最终决定的出售对方是以美国投资基金贝恩资本为核心,加上韩国的SK海力士、美国苹果等4家IT公司、日本的政府基金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以及产业再生机构等“日美韩联合”。东芝自身也出资(3505亿日元、占股份的40.2%),加上光学机器制造商HOYA(270亿日元、9.9%)一起日方目前拥有可以行使决议权的超过50%的股份,维持着阻止技术从日本流失的格局。另一方面,因为韩国企业等是以没有决议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股份和融资的形式出资,所以目前不参预经营,但是美韩等公司将来会企图提高股份持有比例来动摇目前构架,因此可以说当下是一个“吴越同舟”的体制。

复杂的“美日韩联合”结构

出资额

经营的决议权

贝恩资本(美)

2120亿日元

49・9%

东芝

3505亿日元

40・2%

HOYA

270亿日元

9・9%

SK海力士(韩)

3950亿日元

起初无

(10年之间15%以下)

苹果等4家IT公司

合计4155亿日元

日本银行团

(瑞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等)

合计6000亿日元

合计 2万亿日元

(预定)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  3000亿日元 产业革新机构    3000亿日元

 <在东芝和西部数据之间的争端解决之后买进股份,持有东芝保有的33.4%的决议权>

在10月下旬召开的东芝临时股东大会上批准了出售“东芝存储器”,但是股东们对是否能在年内完成出售,以及东芝总公司在卖掉主要收入来源的半导体事业后如何走向再生等问题纷纷提出了感到不安的意见。

那么为什么到选定出售对方为止一直争执不下,耗费了近8个月的时间的呢?东芝自身在美国核电子公司的经营破产以及17年3月期的决算发布大幅拖延等问题上没有治理好企业可能是最大的原因吧。另一个可以列举的重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尤其是产业界的监督者经济产业省在出售交涉中对企业作了可以说是过度的介入和干涉吧。

得知东芝同“日美韩联合”缔结了契约之后,经济产业省干部对这一结果“正是我们反复琢磨出来的组合(构造),能够谋求防止技术流失和确保雇佣”表示了欢迎。该省的“介入”开始于今年年初。在收购了夏普的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等海外势力提出超过2万亿日元的收购案时,经产省在“日本方面要构建掌握半数以上股份的体制”的条件下明里暗里开展了积极的活动。但是对于号召“全日本联合”的经产省的策划,几乎没有日本企业响应其号召出资,因此他们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接着想出来的便是此次缔结契约的以美国投资基金为支柱的“美日韩联合”。经产省向美韩企业倡议的是,日本方面为了掌握主导权计划使用经产省管辖的政府系统的基金产业革新机构和政府系统的金融机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政投银)的设想。

可是,和东芝共同进行半导体生产合作的的美国西部数据(WD)公司强烈反对这一结构,发展到了向国际仲裁法庭提出控诉的事态。经产省判断如果抱有诉讼风险,则很难得到尽快解决,因此摸索过WD加入进来的结构,有一个时期这一“新美日联合”作为最有力的交涉对象浮出水面,看来似乎就要按这条路线定下来了。

但是由于WD一方表示出将来想要取得这家半导体公司的股份以掌握公司主导权的强烈意向,因此东芝和经产省严加警惕,这一股权结构遇到了意外的障碍。

给东芝提供巨额融资的民间金融机构对在国家主导之下迟迟得不到解决的状况等得不耐烦了,要求早日解决的呼声越来越高。

通过此次缔结契约,今后事情是否就能顺利地运作下去还很难预测。因为WD最近显示出要申请法院对禁止出售作出暂时处理的动向,根据控诉情况的发展,契约还存在着被取消的担忧。此外,还需要审查该契约的内容是否同世界各国垄断禁止法有抵触,有观察认为到问题解决大约要花费半年左右的时间。

除非经过这样的操作在明年3月底之前完成出售,从而回避连续两年无力偿还债务的状况,东芝就将被废止在证券交易市场的上市资格。

今后的经营体制,也正因为日美韩的企业和组织是在有很大差异的风土中运营过来的,所以非常令人担心“日美韩联合”能否同心协力使事业取得成功。革新机构和政投银预定在东芝和WD的争端解决之后,出资6千亿日元,那时候的股份比例会变成什么样呢?保有股份转换公司债券的韩国企业将来如何参与经营等不确定因素很多。日美韩的出资企业多达12家 ,各家公司有自己的想法,牵涉到争夺主导权等问题,今后的发展难以预料。

东芝开发的半导体NAND型闪存现在的市场份额仅次于韩国三星电子为世界第2位,但是在此次骚动期间,三星进行了积极的投资,所以业界相关人士认为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开。在这一点上也存在着不安因素。

日本政府为了在第2次世界大战战败后重建经济,一边以各种形式介入在不同的时期应予培育的产业,一边培育那些产业和企业,使经济得到了成长。以旧通商产业省(现经济产业省)为中心,从战后不久的煤炭产业开始,培育了纤维、钢铁、造船、化学等值得在全世界夸耀的出口产业,实现了高度经济成长。此后的电子机器、半导体等产业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

在日本成为世界第2经济大国时,对产业界的行政指导和介入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批判为过度介入,在贸易交涉等场合被视为一大问题,作为“贸易摩擦”也成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的课题。

进入21世纪,遭遇到韩国和中国等国的追赶,在日本企业走向弱化之后,日本政府利用革新机构和政投银进行“介入”,这些机构成了公司的大股东,他们统合日立制作所、东芝、索尼的液晶屏事业成立日本显示器公司,在半导体大企业瑞萨电子陷入经营难之际,差不多快要决定向美国投资基金的出售遭到经产省从旁干涉,被翻过来出售给了以革新机构为核心的日本企业。

在夏普的出售交涉中,日本政府也强有力地做了推动日本企业收购的工作,可是夏普在条件等方面不接受经产省提出的方案,结果企业被转让给了给出更高收购价的台湾企业。

这样,在日本的产业趋向低潮之后,政府主导的企业重组到目前为止是绝对没有运作好。日本显示器连续3年陷入赤字,瑞萨电子的业绩也称不上取得了改善,还伴随了大规模裁减人员的牺牲。

经济产业省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不久从通商产业省更名的经济、产业界的监管者。经产省看上去有迷惑,好像是不知道现在应该在什么样的哲学理念和主张之下去推进工作似的。消失了“通商”名称的监督者也许难以推测同世界经济的距离,还未能找到应该如何去引导经济、产业界的明确的指针吧。

在经济实现全球化、不光是大企业、中小企业也在跨越国境推进着合作和收购的状况下,最好是经产省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活动的介入吧。政府介入会使收购和重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即使收购成功了,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搞善后工作的情况也很多。经产省应该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心里吧。

文・图/ 泷川 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