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量化宽松”施策(下)

金融 · 财政  2013年09月02日  
DSC_1123

所谓不同寻常的金融宽松政策是什么?

那么,主要央行尚处在摸索阶段的金融政策实验究竟是怎样的呢?财政政策陷入大面积僵局,如下图所示,利率迫近0%,依靠传统金融政策外的金融手段要如何突围?其关键在于,维持2~3%低通胀(通胀预期政策,换言之锚定2~3%的通胀预期政策)的同时,保证银行部门充足的资金(流动性)供给,以基础货币为杠杆,活化实体经济中的金融中介机能。

新政策超越传统之处表现在,强调充足的资金供给,将从前被形容为“非常规”的政策称作“量化宽松”(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也采用MP-Plus来表示对传统金融政策的积极方面)。基于各国不同的金融背景,出现了多种叫法(“信贷宽松”或“大规模资产收购”<美联储>、“资产收购工具”<英格兰银行>等)。最近将这种新政策普遍称为QE (量化宽松)。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雷曼兄弟破产不久的2008年11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E)问道“为什么没人注意到信贷紧缩会发生”时,却没人能给出答案。甚至有人揶揄,女王不如直接问“经济学家有什么用?”更好。也许QE的讲法就是这么来的。

DSC_1123

日本和QE

可悲的是,QE政策最初登场于刚刚步入2000年的日本,80年代后期的房地产和金融资产泡沫在90年代破裂,日本经济长期衰退,被称为“失去的十五年”。其间,政府继续推行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政策,日本银行在1999年2月将政策性利率调整为历史最低值的0.15%。这就是所谓的零利率政策的发端。2003年3月,金融政策的重点也由政策性利率(实际为0)转移到与资金供给量密切相关的增加银行(银行委托央行保管)日银活期存款余额上来。

然而,日本的零利率及量化宽松政策并未没有长期贯彻实行。2006~2007年,日本银行认为经济出现复苏征兆从而终止了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2008年秋,受雷曼冲击影响,国内外经济再次大幅缩水,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又重新被推上前台。但过于谨慎的金融政策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最终,2013年4月,为了摆脱多年的通货紧缩,日本银行放宽了先前的量化宽松政策,以2%的通胀预期及基础货币增长为目标的“未曾有”的金融宽松政策引起日本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政策效果和影响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讨论。

文/北村岁治(早稻田大学教授)

相关阅读

分享

关于作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