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拓展是日本金融业的必由之路(下)

金融 · 财政  2013年05月19日  
容易受外汇汇率影响是日本经济的构造使然。的确,产业空洞化是其象征性的事例之一,但日元高腾并非造成产业空洞化的唯一因素。

日本的超大银行

欧洲的金融机构退出后,日本的3家超大银行――三菱东京UFJ、三井住友、瑞穗银行等各银行扩大了贸易金融,以及项目金融等面向亚洲的业务,通过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协调融资,增强其存在感。

2012年10月,日本经济报社主办的金融相关的研讨会上,各超大银行的高层对其战略做出了说明。根据这一说明,三菱东京UFJ银行强化了同美国摩根史坦利投资公司的合作,不仅强化了其存款及贷款,还强化了在应对商务流动的结算等终端服务,采取扩大贸易金融的战略;三井住友银行除了“从金融方面构筑社会基础”之外,还将开设面向零售业及中小企业的业务作为其战略选项之一;瑞穗银行采取了提出“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创建风险资本供给基金,呼吁在亚洲民间银行中培养债券市场的战略。各家无一例外地制定了以扩大亚洲内需为焦点的战略。

在这些高层发言中,我们能够看到具体的计划,包括从大型到中小型企业,已经有超过1万家日本企业进军亚洲,为借助亚洲内需求发展,而日本的各大银行将从金融方面支持。今后10年内预计有8兆美元的基础设施需求,同印度及韩国的金融机构合作,担当亚洲证券市场开发的中心角色等。

在同一研讨会上,日本的两大证券公司的高层也表明了战略。野村证券表示,如果企业只在日本国内市场发展的话,那么其成长是有限度的,通过资金调配支援,推进以亚洲为舞台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支援顾客企业的“M&A”来支援日本企业吸收亚洲内需的活动。大和证券提出“为了将日本的金融资产同亚洲的成长联系在一起”,需要将1500兆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转向亚洲,开展重视亚洲的战略。除了具体支援缅甸开设证券交易所之外,还将扩大认购亚洲企业的公司债券。

日本金融机构已有的业绩是,在发电厂及道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在这一领域有很多长期项目,资金调配是其课题。亚洲的政府投资规模均不大,为了使区域经济正常发展,在欧洲的金融机构撤退后,日本等的民间资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亚洲开发银行(ADB)2012年8月的报告显示,至2050年,中国及印度如果顺利发展的话,那么亚洲占世界GDP比例将由现在的27%扩大至52%。其中,中国上升为20%,印度上升为16%,日本从现在的约9%下降至3%左右。

可以说,日本今后应该选择的道路,就是为了将这一预测逐渐变为现实,在为亚洲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借助亚洲旺盛的需求,实现同亚洲的双赢。

容易受外汇汇率影响是日本经济的构造使然。的确,产业空洞化是其象征性的事例之一,但日元高腾并非造成产业空洞化的唯一因素。


政策支持

2012年4月,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同大型商社双日,联合发表了合作支援中小企业进军亚洲的决定。2011年6月,DBJ设立了“DBJ亚洲金融支援中心”,通过63个加盟地方银行,以支援地方骨干中小企业进军亚洲为目的,开展咨询及信息提供服务。另外,在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等国开发工业区,以进驻这些工业区的企业为中心,协助办理繁杂的申请手续,提供一站式的支援服务。内容包括依据实际业务内容,为企业量体裁衣地在当地设立企业、事务所、建设工厂、设备调配安装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等。两者的合作,目标是为应对这些亚洲新兴国家的地方银行、骨干中小企业的需求,同时加强支援日企为中心的企业向亚洲进军。

日本要为亚洲做贡献,要想获得成长,就必须着眼于广场协议后在亚洲确立的分工体制,也就是供应链的强化及功能最大化,在亚洲范围内集中力量。这一合作意味着,不断扩大的亚洲中产阶级在进一步拓展上非常有潜力,日本生活服务相关领域的骨干中小企业向海外进军时,可以在办理手续及筹措资金方面得到支援。

但是,还存在着手续及资金调配支援方面不可跨越的问题。日本金融厅要求亚洲各国政府对金融机构放宽限制,为此与银行、证券业界设立了对策小组。其目的是为了日本的银行及证券公司扩大事业范围,使日本的金融机构向当地日企提供金融服务变得更加容易。同时,通过金融技术合作,完善亚洲各国的金融资本市场,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展开合作。

DBJ与双日合作之外,随着地方的中小企业进军亚洲的数量增多,还开展支援原本有贸易往来的日本地方银行,同亚洲各国的当地银行进行业务合作、开设驻外办事处,以及介绍成功事例等,加速了对企业进军亚洲的支援。对于地方银行而言,这也是一个获得海外收益源的机会。在促进亚洲发展的同时,维持日本持续成长的前景十分广阔。

文/水野哲(自由撰稿人)

注∶本文原载《日本综述》2013年3月号

相关阅读

分享

关于作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