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的一个文化符号"漫画家丰子恺与竹久梦二

2016年05月20日 文化交流

1921年春,23岁的丰子恺乘坐"山城丸"东渡日本留学,他虽然在日本仅仅留学生活了十个月的时间,但在日本文化传递到中国方面做了很多贡献。比如他将漫画一词带到中国,成为现在中国人心目中日本的一个文化符号。

竹久梦二的"SAYONARA"和丰子恺的"燕归人未归"

当然民国时期丰子恺所谓的漫画与今天有所不同,众所周知丰子恺是著名的画家,散文家,教育家,当他怀抱着学习绘画技巧成为画家梦想而东渡扶桑时,在东京的旧书店看到了《梦二画卷 春之卷》时,被画册中造型的美,诗的趣味所感动,也就不再看别的画册,将梦儿的画集买来带回宿舍仔细阅读。子恺当时看到的是梦二聊聊几笔便勾画出贵妇和贫穷人家妇女邂逅的长青,而标题告诉读者她们曾经是同学。后来子恺又收集了梦二的《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等画册,等到十年后他在写《谈日本的漫画》和有关梦二的随笔时,根据记忆一共画了27幅梦二的作品并作了说明。

在日本画坛众多画家中到底是梦二的什么特质吸引了子恺?我想两人具有精神上的共鸣和艺术鉴赏,创作的共通之处。梦二是画家的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诗人,50年的短暂人生出版了17本诗集。梦二的诗很多是近乎口语创作,通俗易懂,抒发日常生活的感触。梦二称他用绘画的形式代替文字来画诗。丰子恺也称梦二的一大特色即是画里充满诗趣。后来广为人知的丰子恺的漫画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受到梦二艺术表现手法的启发,即对表现对象,表现空间都有了广阔的拓展。对社会底层民众,弱势群体的生活,对社会人情冷暖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中国自古书画不分家,书与画又有着不同的境界,两者如何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可以说是子恺漫画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漫画创作技巧方面,子恺也有参照借鉴梦二之处。比如对细部的处理都没作细致的刻画,但都达到传神的效果。梦二刻画的女人的背影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同时子恺的《燕归人未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梦二的画作对子恺的创作产生影响的同时也给子恺带来启发,一味模仿终究不能自成一家,丰子恺是如何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呢?他将自己的趣味,情怀表现到漫画创作当中。梦二的美人画中的美人大多消瘦纤弱,一双脉脉含情的大眼睛略带一丝忧伤,令人心生怜惜。这是梦二理想女性的表现,也是他丰富情感生活,奔放不羁的生活写照。而丰子恺的艺术趣味拓展到教育,儿童艺术,以及宗教方面,使得他的漫画拥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和内容,甚至融入了政治思想,爱国情怀在里面而获得更多的读者。

子恺不仅从事漫画创作,还对漫画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发表了诸如<关于漫画><漫画艺术鉴赏><谈日本的漫画>等,出版了《子恺漫画》,《子恺漫画选》,《护生画集》等画册,以及《漫画的画法》等理论方面的书籍,为中国的漫画事业奠定了基础。

文/李海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作者略历

李海李 海

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文学博士。2012年9月开始在香港卫视东京记者站工作。樱美林大学东北亚综合研究所运营委员,安保政策研究会研究员,日本外国特派员协会奖学会委员。著书《流亡日本期间的梁启超》(日语,樱美林大学东北亚综合研究所出版)翻译《日本如何面对历史》(人民出版社)监译《融冰之旅――日本原政要北大讲演录》(人民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