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梁启超的音乐教育思想与明治日本(一)

2015年06月29日 文化交流

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范本的戊戌变法运动在西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镇压下宣告失败。梁启超亡命日本,以图东山再起。他在横滨相继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杂志,挥舞着健笔投入到启蒙活动中。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等人文科学的各种领域,留下了先驱的业绩。自称音乐门外汉的梁启超也发表了几篇关于音乐的论说,对近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今天,在论及中国近代音乐史的时候,也常提到梁启超的业绩。不过,在论及梁启超的音乐理论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即是,未受过系统音乐教育的梁启超,其音乐教育思想从何而来?笔者认为与日本相比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的研究方法。

梁启超的音乐教育思想与明治日本(一)

梁启超在夏威夷的照片

梁启超不止一次谦虚地称自己是音乐门外汉。但他在其所处的时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判断力,展开了一系列的音乐启蒙活动。

梁启超的音乐启蒙活动大致可分两方面。一是宣传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二是实践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即音乐创作,改良。不用说,两者多见于观念与实践相结合,明确区分比较困难。在音乐教育理论方面,梁启超除了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外,还在其任编辑长的《新民丛报》上刊载,点评有关音乐的言论。

来日前,梁启超在撰写以明治维新为范本的变革纲领----《变法通议》时,有少量谈及音乐教育的地方。在「论师范」「论幼学」等文章中,论及日本的学校教育时,附带说到音乐教育,但并未展开重点讨论。流亡日本后不久,梁启超虽对教育表示出极大的重视,但并未对音乐教育付诸于实践之中。当时日本的报刊杂志常能见到有关音乐的论说,特别是涌现出专攻音乐的中国留学生,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事实,给梁启超带来启发和论说的材料。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40,41号(1903年11月)的饮冰室诗话栏说,有留学生入东京音乐学校专攻音乐,就此发表了其对音乐教育的意见。

本朝以来,则音律之学,士大夫无复过问,而先王乐教,乃全委诸教坊优伎之手矣。读太
西文明史,无论何代,无论何国,无不食文学家之赐,其国民于诸文豪,亦顶礼而尸祝之。
若中国之词章家,则于国民岂有丝毫之影响耶?推原其故,不得不谓诗与乐分之致也。

梁启超在读西方文明史时,注意到了文学家对国民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事实。与之相比,中国的诗人、文学家对国民却毫无影响。究其原因,他认为这都是诗与乐分离的结果。梁在总结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之后,得出的课题即是文学家如何影响国民。即如何将诗与乐相结合。梁启超所采取的行动便是除了申诉音乐的重要性之外,还向音乐专攻的学子寄予厚望。

文/李海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作者略历

李海李 海

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文学博士。2012年9月开始在香港卫视东京记者站工作。樱美林大学东北亚综合研究所运营委员,安保政策研究会研究员,日本外国特派员协会奖学会委员。著书《流亡日本期间的梁启超》(日语,樱美林大学东北亚综合研究所出版)翻译《日本如何面对历史》(人民出版社)监译《融冰之旅――日本原政要北大讲演录》(人民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