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庆应义塾大学和同志社大学迎接来自中国的大学生代表团(2)

2013年02月28日 文化交流

庆应义塾大学目前在校学生为4万3000人;外国留学生为1200人;中国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27%。庆应义塾大学的特点是,其毕业生多活跃于日本著名大企业和政府机关以及政界。据统计,在日本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中庆应的毕业生最多;考取公认会计师资格的人数也居日本的大学之首。

庆应义塾大学对中国大学生代表团的首次来访亦很重视。首先是由该校国际中心主任友冈赞教授致欢迎词。曾经在庆应大留过学的此届大学生访日团团长、中日友协理事友好交流部程海波部长也上台讲了话。然后是由中国留学生李强同学发言,讲述了他在庆应义塾大学学习的体会。接下来就进入分组讨论环节。讨论内容由各组自行决定,讨论之后各组派代表上台向大家汇报。

由于没有设定主题,大家谈的最多的自然是和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大学教育结构和就业结构问题。在讨论中彼此道出了中日间的许多不同。比如从教学结构来说,日本的大学非常重视讨论课,安排学生讨论的时间比较多,而中国的大学是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听课的时间较多;日本的大学以学生的学分为准,一年级到二年级是24个学分,二年级到三年级是60个学分,三年级到四年级是28个学分,到毕业时必须拿到126个学分。而中国是靠上课来计算,一年级是每周55节课,二年级是每周55节课,三年级还是每周55节课,中国大学生的时间几乎都在上课。

从就职结构来看,日本的大学生从三年级的12月就开始找工作,参加企业招聘说明会,顺利的话4月就可以拿到内定。理科毕业生就业多能得到教授的推荐和介绍。中国的大学生都是到四年级才开始找工作,而且大多是自己去找,很少得到教授的推荐或介绍;日本的大学毕业生大部分是直接就业,理想是进大公司工作。而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大部分是升学考研,直接参加工作的并不多。这跟中国人多就业难的环境有关,同时企业也更希望要硕士生,认为他们比较有科研能力。而日本企业则注重招聘新人后的培训。

除了教学和就职之外,大家还谈到了实习和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毕业后的待遇等问题。中国大学生的实习必不可少,有时长达几个月,而日本大学生的实习好像可有可无,时间也短到一两周;中国大学生组织课外活动,多是提计划,向学生会申请经费,而日本的大学生都是靠会员的会费来开展活动;日本的大学生毕业就职后的最初待遇是20到24万日元(干到40岁时年收入可达1000万日元以上),而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最初的工资多说8000元人民币。

讨论会之后中日两国大学生又在晚餐联欢会上就各种青年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大家都感到,尽管中日两国间存在着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但只要不中断彼此的交往与沟通,再艰难的问题,最终通过两国人民的智慧也一定能得到解决。中日交恶,两败俱伤,中日友好,互利双赢。

中国大学生们到同志社大学访问时正赶上学生们的校园祭

同志社大学校长在晚餐联欢会上致词

联欢会上中日两国大学生愉快交流渡过美好时光

图文/赵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