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紧急研讨会“中国新体制之下的日中关系”

2012年12月15日 文化交流

因受钓鱼岛领土争端影响,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而在上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

在此背景下,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中国综合研究中心(CRC)11月29日在东京召开了以“中国新领导集体下的中日关系”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会,有近500名听众出席,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上,与会的日方中国问题专家围绕“中国的新领导班子诞生之后,日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改善中日关系”进行了专题讨论,并针对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中国新领导集体下的中日关系”讨论会的日程

致辞 有马朗人(JST中国综合研究中心 顾问委员会委员长)

主题演讲1 “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政治和中日关系”

高原明生(东京大学大学院教授 注:大学院即日本的研究生院)

主题演讲2 “中日经济关系的新局面与日本企业的对策”

服部健治(中央大学大学院教授)

主题演讲3 “处于拐点上的中国经济与日本”

大西康雄(JETRO 亚洲经济研究所新领域研究中心负责人)

专题讨论会

主持人 加藤千洋(同志社大学大学院教授)

与会嘉宾

大西康雄(JETRO亚洲经济研究所新领域研究中心负责人)

柯隆(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主席研究员)

川口清(敏实集团执行董事)

濑口清之(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管)

服部健治(中央大学大学院教授)

在大会致辞中,有马朗人回顾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并就两国的历史背景,以及双方在科技领域交流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等进行了阐述。

在发言中,有马朗人还就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最新动向、取得的世界级科技成果,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可与发达国家媲美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结合中日科技交流的历史和中国学术研究的现状,有马朗人认为,中日两国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对今后建立东亚共同体尤为重要。他还主张中日交流活动应尽早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环节中,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首先登台,作了题为“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政治和中日关系”的演讲。他对中日两国提出“战略互惠关系”的相关背景进行了说明,同时解读了中国本次领导层更替是在怎样的权力结构框架下进行的。

高原教授指出,中国发生的 “反日游行”带动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虽然这可以给中国的部分民众提供一个宣泄不满情绪的途径,但也容易使民众不满的矛头转而指向政府。他进一步指出,在目前形势下恰恰是中日两国重新审视如何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强调,对日本来说,要想实现与中国的友好交往,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绝不应忘记在战争中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不幸。

其后,在中央大学教授服部健治发表的题为“中日经济关系的新局面与日本企业的对策”演讲中,他列举了众多实例,并给日本企业提供了应对方案。针对中国国内因钓鱼岛领土争端引发的“反日”游行中,在华日企遭到冲击的情况,服部教授进行了批判。

他同时也表示,即使在目前的紧张形势下,中日两国经贸活动依然保持着深度互相依存关系。在华日企在中国赚钱的同时,也在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一企业理念需要在中国进一步明确。

服部教授强调,今后日本企业在中国展开经贸活动时,应以长远眼光来定位中国市场战略,将重点放在培养中国人管理层及开发符合当地需求的应用技术等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上。

最后,他主张要以今年发生的钓鱼岛争端为契机,要求日本在学校教育阶段明确战争责任,让日本国民能够从整体上承认日本曾侵略过中国的事实,并最终形成社会共识;同时他提出,希望中国政府今后能将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分离。

大西康雄在题为“出于拐点上的中国经济与日本”的演讲中,介绍和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出口主导型的经济模式,但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人件费高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不足等现实课题。

他列举了未来20年内中日经济面临的课题及应对策略,并对今后两国经济的走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对今后的中日经济交流提出了建议。

在最后的专题讨论环节中,柯隆以“后胡锦涛政权时代的中国政治经济前景”为主题,分析了中国经济政策的新动向,并提出了实现缩小贫富差距等的建议。

川口清则从自身的角度,阐述了钓鱼岛争端之后他在中国从事经贸活动的所感所想,并进一步解读了中国市场动向,尤其重点说明了日本企业在事件后的相关举措。

濑口清之分析了“中国经济的结构变化和今后的中日经济关系”,他认为从2005年开始,中国便开始从“出口投资型”向“内需主导型”的经济模式转变。他分析了目前中国国民收入水平及今后的增长趋势,认为以质量取胜的日本产品今后会在中国市场大有作为,并据此对日本企业提出了建议。

本次举行的专题讨论会上,明确了中日间应继续保持经济、文化、学术等领域的交流的论点,并进一步认识到建立中日互惠关系的重要性。尽管有人担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不断强大的中国对日本采取强硬的态度,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采取此类措施势必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同样影响;只有双方建立更加成熟的互惠关系才是两国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马场錬成(中国综合研究中心)
编辑翻译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