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

2011年12月16日 文化交流

说到扩大日中交流,我认为不仅仅是在双方寻找亲中派或是亲日派,而最重要的是培养知中派或知日派。明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了推进今后的日中交流,应该很好地借鉴鉴真东渡所代表的日中往来,开展扎扎实实、有实际内容的日中青少年交流。

回顾日中关系,20世纪前半期,由于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和伤害,但是以1000年、2000年这样的时间单位来看,日中两国主要还是友好和互相学习的关系。

在中国的隋唐时期,日本的造船以及航海技术还不成熟,为了渡海到中国,前赴后继地牺牲了很多人,但是,通过这种渡海出访行动,他们从中国引进了最先进的文化,加深了对佛教、儒教等教义的理解,努力地学习与国家建设和治理有关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知识,并加以应用。现在,中国很多学者也认为,在日本(韩国等)保留着很多中国的古代礼仪文化。历史上日中之间的人员交流,以日本断断续续前往中国的留学生为主。进入19世纪末期,流向开始转变,中国很多年轻人东渡日本,1906年,前往日本的总人数已超过1万人。这些年轻人在日本掌握了日语以后,拼命地学习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以及欧洲新的思想、制度、科学等。并从日本引进了“共产党”、“委员会”、“资本主义”等数以千计的日式汉语,其中有许多至今仍在中国广泛使用。

2010年,正值日本历史上最早的首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诞生1300年之际,为纪念这一历史都城的诞辰,举行了很多庆典活动。其中最大的盛事便是复原古代遣唐使船,驾驶这只船,重新航行与古代遣唐使路线相似的大阪至上海航线(见图片)。

以平城京以及周边为首都的时代是在8世纪的约80年间(自公元710年起,到迁都京都的794年),通称奈良时代。

为纪念平城京迁都1300 年复原重建的遣唐使船。

文/木下俊彦(早稻田大学产业经营研究所特别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