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与翱翔世界的中国大学建立新合作伙伴关系(三)

2011年10月21日 文化交流

通过日中大学展,日本和中国大学的相关人士相互结识,通过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继大学展之后,10月11日,会场转移至东京都大手町产经会堂举办了“第二届日中大学论坛”。

第二届日中大学论坛开幕式和基调演讲

在开幕仪式上,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吉川弘之(原东京大学校长、前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理事长)致开幕词。他说:“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大学的使命变得多元化,社会对大学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大学如何完成这一使命备受关注。有很多课题亟待解决。我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加深日中两个国家和两国大学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前进,并期待取得丰硕的合作成果。”

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吉川弘之致开幕词

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吉川弘之致开幕词

接下来讲话的是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审议官森口泰孝,他说“日本和中国自古以来就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后,相互交流更加密切,日中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两国间,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特别是1980年两国缔结了日中科学技术交流协定,以此为契机,两国政府间也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合作。日中两国合作伙伴关系的强化在很多层面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国树校长说“探索未知是大学的社会义务。大学里的人不应该关在象牙塔里,应该与社会紧密联系,研究面向社会的学问”。他接着就10年来该校的改革做了以下发言。

以全球化的视角出发,加强与众多国际企业合作,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信息。现在,与国内外700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美国的企业最多。其次是日本企业,占总数的19%。该校曾得到日本政府捐赠的4亿5千万日元,用以完善大学的各种设备。现在与日本18所大学有友好交流关系。今后,交流、相互理解、信赖这三点很重要。希望与日本大学携手,在年轻人才培养以及促进全人类的发展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名古屋大学校长滨口道成介绍了该校毕业生、素粒子论专家坂田昌二博士和平田义正博士两人的杰出业绩和为人,并对名古屋大学的人才培养方针做了如下发言。

坂田博士和平田博士这两位科学巨匠都非常重视培养新一代人才,积极实践“学问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信条。以基础研究成果为基础,到研究事业开花结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赤崎勇博士的蓝色发光二极管研究,从基础研究至研究事业出成果整整花了39年时间。他们在研究事业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总结其为人和教育方针,我们可以明白以下几点。

·身边有以培养伟大学者为己任的老师

·师生处在平等地位

·培养了坚强的意志。

·尊重研究者的自主性

·伟大的成果需要20~30年的研究周期

名古屋大学努力的目标是自由开放的学风、拿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培养有理论性思考能力、富有想象力和有勇气的知识分子。另外,为了培养国际性人才,就要进行跨领域和研究的交流,促进海外留学。另外为了培养女性研究骨干,大学内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和活动舞台。希望确立培养年轻人坚韧精神的大学文化。

第三位做基调演讲的是索尼株式会社董事、代表执行副会长中钵良治,他就该公司的产学联合项目作了如下发言。

索尼产学联合项目的开端是与日本东北大学的合作。索尼公司将研究人员送入大学,大学又为仙台的索尼工厂输送人才。从创意、试生产到批量生产所花的精力如果用数字来表示的话,可以说创意产生所需精力为1,试生产为10,批量生产为100这样一个关系。也就是说,将一个好的创意做成产品的话需要100倍的精力。产学联合是必须的,索尼很早就在中国设立了基地。2005年在中国建立了研究室,开始与中国科学院合作进行研究开发。企划、设计、试验、批量生产一气贯通,形成了共同研究的体制。今后,日中韩大学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重要,希望在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

4个专题讨论会

在开幕致辞,基调演讲结束后,会场分为4个分会场进行了专题讨论。每个分会场都进行了相互了解和深入的讨论。

(1)促进产学联合和基础研究

东京大学副校长松本洋一郎主持了“大学改革、促进产学联合与基础研究的未来”专题讨论会,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初升、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林萍华、爱媛大学校长柳泽康信、秋田大学校长吉村升参加了专题讨论发言。

专题发言主要谈到了以下几点∶2004年起,日本从大学的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大学成为独立法人,由此,权利和资金集中到校长身上,能够更好地发挥领导力。在有竞争性地确保资金方面,日中两国大学做法大致相同,中国大学也不是直接投资,而是提供解决方案。产学联合很重要,基础研究更为重要。以基础研究为基盘,展开产学联合,通过竞争充分发挥能动作用。一所大学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时代,大学要以一种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听上去有些矛盾的姿态来努力,日中两国今后也要加强合作。与会者在这几点看法上达成了一致。

(左起)东京大学副校长松本洋一郎、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初升、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林萍华、爱媛大学校长柳泽康信、秋田大学校长吉村升

(左起)东京大学副校长松本洋一郎、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初升、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林萍华、爱媛大学校长柳泽康信、秋田大学校长吉村升

(2)留学政策和积极起用留学回国人员

立命馆大学校长川口清史主持的“日中两国的留学政策及积极起用留学回国人员”专题讨论会,东京大学北京事务所长宫内雄史、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文部科学省官房审议官奈良人司、广岛大学校长助理佐藤利行参加了专题讨论。

宫内所长以“对中国情况变化的认识和大学生的动向”为题,说明了在现代日中经济、生活指标下日中两国留学生的状况。以此为论点,参加人员进行了讨论。日本政府发表了到2020年实现“30万人留学生”的计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在日本的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绝大多数。但是包括留学回国的学生,目前对留学生的关心在很多方面还不够,今后如何倾听留学生的呼声,采取相应措施将是重要课题。另外,日本政府实施的留学生交流支援制度(短期留学、短期访问)受到非常好的评价,今后,希望以短期计划为契机,逐步实施长期计划,与会者还一致认为,对留学生的关心以及以大学为单位的校园国际化等行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左起)立命馆大学校长川口清史、东京大学北京事务所长宫内雄史、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文部科学省官房审议官奈良人司、广岛大学校长助理佐藤利行

(左起)立命馆大学校长川口清史、东京大学北京事务所长宫内雄史、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文部科学省官房审议官奈良人司、广岛大学校长助理佐藤利行

(3)大震灾与大学的作用

今年3月份发生了东日本大震灾,本届论坛举办了“大震灾与大学的作用――建立以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日中大学合作伙伴关系”特别专题讨论。参与讨论的有来自经历过四川大地震的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傅安洲、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日本方面有来自地震灾区的岩手大学副校长岩渊明、东北大学副校长北村幸久、岩手医科大学校长小川彰。讨论会由茶之水女子大学校长羽入佐和子主持。

通过震灾重新审视大学的作用,这在日中两国是相通的。做一流的研究固然是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但是震灾发生后,两国大学都认识到所谓一流的研究首先要寻找社会的良心,大学就是社会的良心。在取得这种共识下,利用对大学最重要的知识基础和人才基础,建立新的学问体系尤为重要,与会者确认了为预防和减少灾难,通过大学间的合作,是培养人才,创造人性社会的基础。此外,与会者也重新认识了灾难是全世界共有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需要国际化的交流。

(左起)茶之水女子大学校长羽入佐和子、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傅安洲、岩手大学副校长岩渊明、东北大学副校长北村幸久、岩手医科大学校长小川彰、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

(左起)茶之水女子大学校长羽入佐和子、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傅安洲、岩手大学副校长岩渊明、东北大学副校长北村幸久、岩手医科大学校长小川彰、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

(4)大学的国际化和国际型人才

第4个专题讨论会“大学的国际化和培养国际型人才”由东京理科大学校长藤岛昭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筑波大学副校长辻中丰、早稻田大学副校长内田胜一、天津外语大学校长修刚、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参加了专题讨论。

全球化的实质是不同文化大交流的时代。作为国际化的一个指标,日中两国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能力以及英语授课。与会者一致认为,学习外语,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学习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掌握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力。大学国际化的普及,以及让大学校园充满国际化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例如,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科学研究人员,关键是要培养了解不同文化的人才。另外,国际型人才的重点在于基础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交流沟通能力和一般的教养是很重要的。与会者在以上几点上达成了共识。

(左起)东京理科大学校长藤岛昭、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筑波大学副校长辻中丰、早稻田大学副校长内田胜一、天津外语大学校长修刚、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

(左起)东京理科大学校长藤岛昭、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筑波大学副校长辻中丰、早稻田大学副校长内田胜一、天津外语大学校长修刚、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