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7天的“2018年上海书展”于日前在上海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15万余种图书、500多种首发新书、1150场阅读文化活动,堪称一场上海文化盛宴。这其中,一套来自邻国日本的大型绘本《全景世界史》(中译本)引发关注。这套由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东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羽田正先生主编,张厚泉教授主译的五卷绘本,全景讲述了从元前5000年至2010年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该丛书日文版由日本大月出版社于2016年首发。今年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复旦大学出版社能够在此季将该套丛书引进并成功推出中文版,可谓意义深远 。
羽田正先生携《全景世界史》部分主创人员出席了今夏上海书展举办的“学者与少年悦读交流会”暨图书签售活动。
羽田正先生
《全景世界史》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不同时期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在某一个时间轴上,世界各处到底同时发生了怎样的事情?日本学者专家极其用心地将横线与纵线做了完美的结合。难怪张厚泉教授说:不光是孩子,成年人读一读也是大有裨益的。
掩卷沉思,让人既兴奋又感动。全球化的今天,不管是青少年,作为一个“地球居民”,该如何看待本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该持有怎样的历史观?值得深思。
趁羽田正先生在沪期间,我对他进行了专访。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取
介绍世界史的历史书汗牛充栋,但《全景世界史》不同于这些历史书。首先,它采取的是“横向”叙述历史。一般的历史多数是“纵向”叙述,即按照通史、各国的国别史的框架。“纵向叙述,极易给人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我们的这套书就是要让读者知道,某个时期,自己国家以外,世界上同时期还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也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都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全景世界史》中,无处不体现着这样的理念:由于这些商品的普及,无论是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如果不和外国发生关联,连生存都会出现问题(第3卷p27)。这段话放在当下依然通用,而当时的时间轴是1650年,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民众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全球化,使人、物、资本、信息的流动加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这种趋势变得越发明显,所以,世界史的叙述将不再是之前的西方中心论,而应该超越国与国界限,以地球居民的视角做叙说。”访谈中,羽田先生反复强调着他一贯主张的“新历史观”。
从亚洲说开去
以往的世界史,欧洲人编撰居多,叙述也多从西方的角度出发,而《全景世界史》这套丛书打造的则是“亚洲视角”叙说世界史,这是该书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与其它世界史最大的不同。“丛书策划之初是专门为日本儿童量身打造的,所以几乎每一卷每个时段都有对日本的专门叙述。主要是想把日本放在世界大背景下做考量。中国是日本重要的邻国,而且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所以即使是中国部分的叙述也占到80%的比例”,羽田先生说。我在读《全景世界史》过程中,也发现多处之前不曾接触过的历史知识。比如第3卷讲到17世界中叶,欧洲掀起东方热潮:一些人模仿中国人的发型,在欧洲流行起了辫发;日本的和服作为欧洲绅士穿的室内服装受到青睐……历史上,亚洲也曾有过影响欧洲的时期。每个国家都应该为自己的历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此视角,是我们在以往世界史叙说中难得一见的。从这点上看,《全景世界史》对我们树立全球观,摈弃西方中心化,有着积极意义 。羽田先生说,中日两国同属于亚洲国家,更应该互相理解,达成共识,平等包容,为共同促进世界繁荣和发展做贡献。
如何看待全球化与地方特色
日本文化特色明显。大凡与日本人打过交道的人,都会不同程度感到日本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中国学生选择去日本留学,在这方面的感受或许更强烈。有人将此理解为是日本人的“排外”。而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似乎与全球化大大背景并不契合。 羽田先生认为,造成日本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不给他人添麻烦,充分照顾他人的感受是日本文化一个突出的表象。二是,守规则。日本人不太会刻意去破坏一些既存的规则或规矩。比如国际夏令营,日本学生通常是那个最守时的。三是,同一性。日本有一句话叫做“读懂空气”,对于身在其中的人,不会感觉自己有任何不同,周围的人都这样做,都读得懂空气,自己便也理所当然“随大流”跟着一起去做了,这便是同一性。
在羽田先生看来,日本人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去摈弃自己固有的特色,即使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就目前来讲,日本国民国际交流、国际体验尚显不足,今后随着交流和体验的增多,他们自然会做相应调整。我每次从国外出差回到日本国内,在某些方面也会有不适,甚至一度感到窒息。 追本溯源,还是语言的问题。世界上日语只有日本一个国家在使用。我想世界各国人应该多交流、多理解。”
《全景世界史》,多处体现着全球化的理念。比如书中借体育运动告诉小读者:并不是看护照挑选选手。任何团队,如果只拘泥于选手国籍的话,那是无法获胜的(第5卷P13);中国近几年实现的经济高度增长的背后也有跨国公司的贡献(第5卷P39)。
图书签售活动现场
何谓真正的大学国际化
除了史学家身份外,羽田正教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东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对于目前日本大学国际化问题,羽田先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学国际化,绝非是单纯用英语上课,更不意味着所有的课程都要改用英语去上。大学在推动国际化的同时,应该考虑如何提供那些只能用日语,只有日本才有的课程,即日本文化的特色课程;另一方面,那些选择日本留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从这点上来看,课程国际化的同时,也应该保有一些日语授课的科目。这点对本科生(学部生)尤为重要。而大学院(研究生院)作为“研究者养成”机构,在学术通用语言为英语的今天,国际化会走得相对快一点, 特别是理工科,这点无可非议。
“增加课程英语化,固然可以吸引部分优秀的外国留学生,提升外国学生人数,甚至提高大学国际排名,但大学,特别是国立大学,其运营经费主要来自国民缴纳的税金,故在大学发展目标方面,过度英语化肯定会遭受非议。”羽田先生补充说。
访谈最后,羽田先生还谈了自己对中国儿童的印象:中国的孩子很热心,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懂得大声说出来。相比之下,日本的孩子有点老实,他们不太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比较听老师的话……
图书交流会现场
横切、纵览、俯瞰,把世界像一张图一样摊开来,借助插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和充满好奇心的大人讲述世界史——日本学者做到了。羽田先生衷心期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也能出现一套由中国学者,用中文,专门为中国儿童编写的世界史书。
笔者与羽田正、张厚泉先生(译者)合影
供稿 陈小牧
图 陈小牧、张厚泉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