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生涯有尽,功勋千秋——中日友好的功臣廖承志

2018年07月12日 人物往来

在中日两国友好邦交的历史上,载入史册的伟人和流传至今的佳话数不胜数。远有17世纪名僧隐元大师东渡日本、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到访西安生活学习;近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两国领导人为中日邦交开疆辟土。数不尽的友好人士,搭建维系着两国友谊的桥梁。

廖承志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在这些做过卓越贡献的人物中,有一位在两国均享有盛誉的重要人物——廖承志。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中评价到,“上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老一代领导人,以高度的政治智慧,作出重要政治决断,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并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纪元。廖承志先生和高碕达之助先生等一批有识之士积极奔走,做了大量工作。”

在日本,廖先生曾被追授日本勋一等功旭日大绶章,和在中国一样被尊称为“廖公”。逝世后,他的日本世交宫岐世民说:“如谈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离开廖公是无法谈的。因为他熟知日本的表里。”日本前首相铃木善幸也曾给予高度评价:“廖承志先生与已故的周恩来先生,将永远铭记在我国国民的心中。两位先生不愧是献身于日中两国友好事业的不可多得的卓越人物。”

尽管如此,廖先生具体为中日友好做好哪些工作,却不为常人熟知。他和日本有怎样的渊源呢?

缘起时,俱少年

廖承志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子,于190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大久保。幼年时多次跟随父母辗转于内地、香港和东京。廖仲恺遇刺身亡后,他退出国民党并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由于多次从事学生运动、宣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共产党东京特别支部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社”等行动,在东京两次被拘留,还被早稻田大学开除并遣返回国。

中日友好的功臣廖承志

1928年廖承志(二排左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与同学合影 图片来源:中国网

那时候的廖承志是个满腔热血的青年,在日本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也接触了各类社团组织及先进思想。在不断的摸爬滚打中,深刻地了解了中日两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这为后来从事中日外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联络部部长,长期负责中日两国关系工作。为了推进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运筹帷幄,不断进行外事布局以便打开新局面。作为一个“日本通”,廖承志在其中担任了不可或缺的顾问角色。身为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在建国后的30多年里,他既是对日政策的制订者,也是对日政策的坚定执行者。

1953年,中日双方就日侨归国问题达成协议。日本派遣客轮接侨民回国,并负责将愿意回国的华侨送回中国。每当日本侨民离去或华侨归来时,尽管公务繁忙,但廖承志还是亲去送别和迎接。这是两国人民友好的开端,意义非凡。其后一年,廖承志率领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开展访日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派代表团访日,开创了民间使节访日之先河,中日两国民间交往的大门从此开启。

1962年,廖承志与高碕达之助签署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这段曲线外交把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一举推向了“半官半民”阶段。1964年,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互设贸易办事处和交换常驻记者的备忘录。依据这个备忘录,中国在日本东京设立了廖承志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即大家俗称的“廖办”),日本则在中国北京设立高碕事务所驻北京联络事务所。此外,双方还互派常驻新闻记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双方第一次实现互设常驻机构和交换常驻记者。它标志着中日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两国关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日友好的功臣廖承志

廖承志和高碕达之助签署备忘录 图片来源:中国网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为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访华。对中日两国而言,这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历史时刻。廖承志当时由于严重的心脏病已经卧床,周恩来总理特地劝他不用勉强参会,保全身体为重。但他深知,这次谈判对两国未来的关系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外交部顾问,他不能置之不理。一听到会议的消息,当时已经服下安眠药准备休息的廖承志,坚持抱病前去参会,硬撑着参与了谈判的全过程。

谈判过程困难重重,为了推进双方互惠谅解,廖公斡旋其中,做出了可贵的贡献。9月29日,中日两国经过紧张的谈判和磋商,最终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正式恢复了邦交正常化,宣告两国正式结束关系不正常状态,开启历史新篇章。

此后,廖承志继续深入推进中日友好工作。他于邦交正常化的次年,率中日友协代表团访问日本。正值樱花灿烂之际,廖承志向时任首相的田中角荣赠送了一件非同寻常又有意义的礼物——从首相送给中国的樱树上摘下来的樱树叶,寓意着中日友好之树已经扎根北京并枝繁叶茂,两国友谊之树长青。这次访问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出访日本的第一个大型代表团,在日本朝野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日友好的功臣廖承志

田中角荣在首相官邸会见廖承志 图片来源:中国网

后来,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中,廖承志积极运筹和参与,为条约的谈判和签订殚精竭虑,最终促成两国于1978年正式签约。同年,廖承志随同邓小平奔赴日本,出席了条约批准书的换文签字仪式。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次年,廖承志率600余人乘坐万吨级的轮船“明华”号访日,受到了日本民众的热烈欢迎。这次访问人数多、范围广、活动大众化,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这条友谊之船被许多人称为“廖公船”。在这次27天的访问中,“中日友好之船”绕日本列岛一周,先后停泊于10个日本港口,共访问了33个都道府县,参观了日本各行各业近千个项目,看望了老朋友,也结识了许多新的友好人士。廖承志为此次友好访问题的词“乘船绕一周,友好达千秋”正是此行的真实写照。

中日友好的功臣廖承志

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访问名古屋 图片来源:中国网

殚精竭虑,功勋千秋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任何一次中日关系的重大转折点,都有廖先生的身影。任何一次关键时刻,任何一个关键问题,他都能挺身而出、鞠躬尽瘁,为了中日之间的邦交和睦邻友好殚精竭虑,在重大政策和决策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的确,如同他的友人所说,他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谈到中日关系,就不能不谈廖先生。

人生一世,生涯有尽。但是在一生中,能做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影响时代的大事者,必然是时代的伟人。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能够以自己的力量,留下功勋千秋的浓墨重彩的印记,便值得后人颂扬。

供稿 中日双语杂志 《聴く中国語》 u-how.co.jp
编辑修改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