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地方歌舞伎

2016年11月22日 人物往来

上月,国内几位女性朋友来日本自由行,我建议去岐阜县白川町体验日本文化。那是一个保留着日本原风景的普通小城,当地安排了地方歌舞伎(日語:地歌舞伎),它只是行程中很小的环节,却成了这次自由行中最难忘的体验。

提起歌舞伎,想起有位歌舞伎迷的日本朋友,每过新年必定去看歌舞伎。她经常津津乐道地描述歌舞伎如何有趣,我却始终没敢答应奉陪。歌舞伎是集表演、舞蹈和音乐而成的戏剧,作为日本独特的表演艺术之一,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的印象里,歌舞伎舞如同看日语京剧,我担心在戏院睡着,又可惜了不便宜的戏票。

16_1122_1_2.jpg

2016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举行了歌舞伎座晚图/ 客观日本编辑部

在白川町,体验了乡土料理之后我们来到歌舞伎小剧场。我以为只是穿戏装拍照而已,进入小剧场首先被第一次看到的构造和它的历史镇住。据介绍,它始建于1889年,是当时百姓观赏歌舞伎的娛乐场所,如同中国庙会时搭起的戏台子那样。这种民间爱好者的表演随着时间的演绎,扮相和招式都有了不同于专业歌舞伎的独特韵味,渐渐形成了独自的地方歌舞伎风格,数百年来一直是远离大城市的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

16_1122_1_3.jpg

16_1122_1_4.jpg

进入20世纪后,因收音机和电视的普及,地方歌舞伎被渐渐冷落,我们看到的小剧场是当地曾经繁荣的三个小剧场中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建筑。到了20世纪中期,地方歌舞伎和剧场面临消失的危机,白川町的歌舞伎爱好者们成立了保存会,修复小剧场的活动经历了三十多年漫长岁月后, 1991年专业性小剧场终于被完全修复,并实现了一年一次的地方歌舞伎定期公演。

16_1122_1_5.jpg

東座外観

包括白川町在内,岐阜县地方歌舞伎保存会多达29个,成为日本地方歌舞伎最为活跃和盛兴的地区。与正宗大戏院不同,地方歌舞伎的剧目多半是江户时代保留下来的描写平民生活的剧情。看戏的都是乡里乡亲,演员中不乏熟人或亲友,观众看戏不必正经危坐,而是台上台下互动。戏到精彩之处,台下对着喜欢的角儿扔投包着小钱的纸包;看戏途中或是饮酒或是吃盒饭。江户时代形成的观赏歌舞伎的欢悦风格至今仍然被人们传承和享受着。每当公演季节临近,这些地方的男女老少,无论是参加表演的还是看戏的都会为公演忙碌,当地还会迎来日本各地甚至国外的观客。

16_1122_1_6.jpg

那天,歌舞伎保存会的骨干特意准备好会场,和几位当地政府职员一起守望我们的体验过程。给大家穿戏服的三位服装师早就等候在后台,提衣服的,拉腰带的,整理皱褶的。每套戏装在三人配合中完成。我带去的客人轮换着被三位大妈‘伺候更衣’,第一次看见衣服要穿好几层而且很复杂。女装少,男装多,尽管朋友们开始还不太习惯被打扮成男人模样,随着伙伴们都变成古装戏里的武士、贵族、商人等不同阶层的群像之后,大家也有了角色的感觉。当她们或是气宇轩昂或是羞涩娇柔地从后台出来时,等候在台下的日本朋友像对角儿捧场一样一个个地喊着她们的名字,‘角儿们’也回应地摆出亮相的姿势。看她们的动作不太地道,便有人来指导:贵夫人提着前襟矜持走来,女艺人拿着花枝遮面离去,达官交替甩开裤腿跨步向前,武士手扶腰刀挺胸直立。尽管大家没有任何预备知识,几步练习后即兴发挥,寻找日本久远时代的人物感觉。

舞台上生动的表情和与服装个性相符的动作让台下惊奇,保存会的会员们夸她们扮相生动、善于与台下呼应,佩服她们如此放得开拿得起。‘角儿们’看不到自己的形象,却对同伴们的表情和动作忍俊不住,自始至终台上笑声不断,台下前仰后翻。

16_1122_1_7.jpg

舞台亮相 图/ 欧陽蔚怡

东道主没想到会让双方都如此开心,同时也有些惋惜地说,如果事先对服装和角色做些说明并给予动作示范,大家对歌舞伎就有更好的理解,体验效果会更加满意。其实这是白川町的初次尝试,中国客人很幸运有了这番经历。

事后听朋友们说,之前以为歌舞伎是妓女卖艺的歌舞,我一直以为歌舞伎是门槛很高的表演艺术而不敢问津。那天听说日本观众也不太能听懂歌舞伎的台词,直观欣赏精致的舞台布置、演员豪华的服装和夸张的表演以及舞台变幻也能充分感受歌舞伎的乐趣。这次短暂的体验无意中纠正了我们对歌舞伎的无知和荒唐误解。

如果有机会与当地人一起看地方歌舞伎,在他们中间感受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原滋原味的民间艺术风情,客人的笑声和收获一定会更多。

16_1122_1_8.jpg

再见 图/ 欧陽蔚怡

文/欧陽蔚怡 歌舞伎小剧场東座内外的照片/白川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