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钟情于能乐的中国学者

2013年03月02日 人物往来

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能"在年轻人中,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中人气攀升。有些高中还将能乐鉴赏纳入了课外活动当中,在奈良、东大寺附近的能乐堂中,经常能看到许多穿着校服的男女高中生们观看能乐的场面。

作为能乐的爱好者之一,看到这些情况当然非常高兴,不过在邻国的中国,人们是怎样看待能乐的呢?

我走访了长年研究能乐与中国之间关系的中国学者、帝塚山大学教授王冬兰(见图片),请她谈了能乐在中国的一些情况。

帝塚山大学教授王冬兰

王教授说,"自古以来,能乐与中国之间就有着很深的联系"。"现在,在日本上演的能乐作品大约有250曲目。其中,以中国的典故和故事为题材,即所谓'唐事'的曲目大约占到一成,有二十多曲目。经常上演的《杨贵妃》、《石桥》、《猩猩》、《邯郸》等都是描写'唐事'的"。王教授执笔著作,从论述中国题材的能乐为中心的《能乐中的中国》,译著《风姿花传》及《镇魂诗剧----世界文化遗产 日本古典戏剧"能乐"概貌》等,是中国人中为数不多的能乐研究者之一。

不过,有的故事虽然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但其解释已经发生了变化。"猩猩这种想象中的动物,在能乐中是种吉祥的灵兽,但是在中国却是怪兽。"

有关能乐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不过王教授说:"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能乐是受到元代的戏曲'元曲'影响发展而来的"。在日本,"元曲影响说"被大家否定,王教授也说这是一种"没有根据的假设。"

王教授出生于中国哈尔滨市。中学时代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时期根本没怎么学习。当时连中国的传统艺术"京剧"也受到了迫害。文革结束之后,她选择了学习戏曲史专业。29年前来到日本,平成元年(1989年)从帝塚山大学毕业。之后在大阪大学获得了博士(文学)学位。

在朋友的邀请下,王教授在大阪的大槻能乐堂初次观看了《羽衣》,从心底里感到震惊。和祖国的京剧等传统戏太不一样了。中国的传统戏曲种类很多。其中画着脸谱的角色在热闹的伴奏声中表演激烈的动作的场面很多。

法国的电影导演朱利安·杜维维耶说过,"如果我是法官,与其判处罪犯5年有期徒刑,我宁愿处罚其观看5年能乐剧"。被称作是"沉默的戏剧"的能乐,对于外国人来说,一定是令人瞠目结舌、难懂、无聊的东西。

但是,王教授观看能乐在吃惊的同时,却被"能乐的深奥、静谧中蕴含的悲伤和愤怒、表现出激烈的内心纠葛"深深地打动了,并且投身到能乐的研究当中。

今年夏天,王教授对中国东北地区(旧满洲)的能乐演出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当时日本国内的一些能乐师赴旧满洲演出,在当地日本人中间很受欢迎,战后这些历史渐渐被人们忘却。王教授计划花四年时间对此进行调研。

"在现在的中国,日本产的动漫、以及SMAP、AKB48等在年轻人中间非常有人气。也有狂言的爱好者,野村万作(人间国宝)的粉丝很多,不过知道能乐的人却不多。"真的很遗憾。

在欧美国家,对能乐的研究不断进展,还将演出剧目翻译成本国的语言。王教授在波特兰大学进修期间,看到研究能乐的美国学生表演过能乐。"非洲裔的学生把黑皮肤涂成了白色,穿上能乐的装束表演时的样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教授喜欢的曲目之一是世阿弥的名作《砧》。这也是源于中国故事的一个曲目,讲述的是"丈夫赴京未归,妻子怀恨去世后,亡灵和丈夫重逢"的故事。在巴黎公演中博得了好评。"我希望祖国的人们也能观赏"王教授说。

现在,源于日本传统文化的"酷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已经初见成效,在中国已有了一定的影响,我希望在"唐事的发源地"中国,人们也能够对能乐感兴趣。

文/佐藤孝仁

出典:关西之窗http://www.kansai.gr.jp/zh_C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