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为中日文化交流鞠躬尽瘁的郭沫若(2)

2013年01月24日 人物往来

郭沫若与妻子的结合过程也有一段浪漫的故事。1916年,郭沫若在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学习期间,一次去东京的圣路加医院为一个因患肺结核而病故的朋友办理一些后事,从而认识了在那里做护士的佐藤富子。这位眉清目秀的日本女性比郭沫若小两岁,出生仙台,从小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受当牧师的父亲影响,她决定一生从事慈善事业,所以到教会医院做了一名看护。郭沫若与她一见钟情,先是相互书信交往,随着两人爱情的不断加温,她终于辞去医院的工作,不顾家人的反对,到冈山与还是学生的郭沫若同居了。沉浸于获得爱情幸福中的郭沫若,催生了创作诗文的激情,他为安娜陆续写了《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纳斯》等大量诗篇。一年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直到1937年中日开战,郭沫若被迫回国,这位日本女性一直在他身边,为郭沫若以及全家人的生活操劳。

郭沫若回国后,不久又与一位中国女子于立群同居并结了婚,从那以后他和安娜一直没有见面。直到1977年,这对年轻时热恋过而后又长期分隔的老人终于见了一面。而就在见面的一年之后,郭沫若在北京与世长辞。

1964年8月29日,郭沫若会见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

中日文化交流的卓越使者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曾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等重要职务。1955年,郭沫若率领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日本,受到日本各界的热情欢迎。代表团行程20多天,去了东京、京都、大阪、广岛、冈山、福冈、千叶、下关、箱根等地,走访了东京大学、明治大学、早稻田大学、九州大学、京都大学、冈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并出席各种座谈会、欢迎会以及演讲会。

文/赵海成 图/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