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为中日文化交流鞠躬尽瘁的郭沫若(3)

2013年01月24日 人物往来

日后,日本为纪念郭沫若此行而在他年轻时生活过的冈山后乐园、市川须和田福冈金印公园、别府市4个地方建立了4个诗碑。还在亚非图书馆设立了“沫若文库”。访日期间郭沫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中日两国人民特别需要和平相处,加强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1963年成立了中日友好协会,郭沫若被选为名誉会长。他为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做了许多实际工作。1972年中日建交时,郭沫若写了《沁园春 祝中日恢复邦交》一词: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

昔鉴真盲目,浮桴东海,晁衡负笈,埋骨盛唐。

情比肺肝,形同唇齿,文化交流有耿光。

堪回想,两千年友谊,不同寻常。

岂容战犯猖狂,八十载风雷激大洋。

喜雾霁云开,渠成水到,秋高气爽,菊茂花香;

公报飞传,邦交恢复,一片欢声起四方。

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赤县、扶桑是指中国与日本,鉴真、晃衡是唐代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中国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和尚六次东渡,前五次失败,并且双目失明,第六次终于成功,把佛法和盛唐文化弘扬到了日本;日本遣唐留学生晃衡(原名:阿倍仲麻吕)入唐54年,历侍三朝皇帝,荣达公爵,并与中国诗人李白、王维等结下深厚的友谊。郭沫若这首词,生动概括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和两国人民自古以来的深厚情谊。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他一生为中日友好和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人其业绩可歌可泣。

郭沫若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文/赵海成  图/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