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中国大学生座谈访日体会(4)

2012年12月27日 人物往来

——国际关系学院于文华(女):

可以说,民宿彻底改变了我对日本人的印象。众所周知,中日两国有着复杂深刻的历史渊源,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中国人提到日本这个国家,提到日本这个民族,总是不可避免的想到那些不愉快的历史,还有如今相当复杂的地缘纠纷,这些无一不是阻碍中日友好的因素。我原以为,日本人民与中国人民总会有些障碍和隔阂,总不会那么友好与和谐。但是,当我看到服部先生一家真诚的笑脸时,当我收到他们一件件精致的礼物时,当我被他们一家热情款待时,当我看到他们也会对中国的贫困群体深表同情时,我终于明白,原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真的没有界限。普天下的人民都是那么的渴望和平,渴望发展。我又有什么理由对日本人民抱有成见呢?

同样,有些日本的年轻人,他们对中国的观念和想法也存在着误解。这次在与早稻田大学的学生交流时,我跟一个女生聊天,谈到日本企业在中国有很多跨国公司,她突然问我:“中国的年轻人是不是都希望把中国的日企统统赶出去?”我当时着实吓了一跳,就用我仅有的日语表达能力跟她说:“中国和日本两者又不是敌人,而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进行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不是对两国人民都有好处吗?我们怎么会希望把日本的企业通通赶出中国呢?” 听完之后,她恍然大悟,原来中国人的想法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由此可见,中日两国的人民的互相交流,是多么的重要和多么的势在必行。

国际关系学院的于文华同学(后排左)与寄宿家庭服部先生一家合影

——北京交通大学带队教师李刚(男):

这次来到日本,参观这几个企业,看到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许多来自中国古典的儒家思想,这一下让我觉得我们中国真的应该在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上多挖掘,让现在更多的大学生学国学,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实际运用到我们企业的管理理念中,包括做人做事的理念中。我感觉日本企业的理念和使命的定位都非常高。我们国内的企业所定的目标都是,今年达到百分之几的利润。目标都非常的具体,也看不到他们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贡献以及企业的理想。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和中国大学生去好好反思。

这次参观的企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菱商事,它的经营模式很特别,它没有产品,主要是提供第三方服务。它是多元化投资的理念。我们在国内讲的管理学,是说企业应该专注做一些事情,集中战略。而三菱商事不这样,他们各个方面都做,不论是在能源、食品,还是在服务大众和提供智力支持的一些领域,都能做的非常好,这让我感觉特别不可思议。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把某个领域的人才聚集全,并让风险降到最小,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对此我很想好好研究一下。

资生堂也给我留下深刻深刻印象,首先是它的投入产出比,它的工厂的人数规模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庞大,但是产值非常大。我在想为什么这么少的人能生产出在全球都非常有影响力的产品呢?参观了他们的工厂,才认识到日本企业的强大在于它有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持。有一套很高科技的流水线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我们看似简单的一个化妆品,其实凝结了一套很复杂的机械化学的制造系统和很严格的工艺标准流程。另外,他们的品牌营销和包装也非常好。通过参观,能体会到他们的专业精神很强。

北京交通大学师生在大阪城合影留念中间者为带队教师李刚

图文∕赵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