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为发展中日关系鞠躬尽瘁(上)

2012年11月14日 人物往来

廖承志最理解日本人的中国领导人

在中国老一辈的领导人当中,和日本关系最深也最了解日本的当属廖承志了。他不但生在日本(1908年9月25日生于日本东京),而且青少年时期在日本上过11年学,之后于1928年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留学。廖承志的祖籍是广东惠阳,虽然他的父母都是国民党元老,但他从日本回中国后却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在中共党内以及军内担任过多种工作,并有好几次被国民党拘捕关押之后又奇迹般生还的经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外交部顾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廖承志的官职不管如何变化,他都没有脱离对日本的工作。因为在中共老一代领导人中,没有谁能比廖承志更懂得日本人的思维和熟悉日本相关的事务,他也是中共领导人中唯一一个把日本称作自己第二故乡的人。

1963年10月中日友好协会在北京成立时,廖承志当选为会长。在此后他担任中日友协会长的20年里,中日友好关系得到不断的发展。曾任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的宫岐世民先生给予廖承志这样的评价:“若谈论日中关系的发展,离开廖公是无法谈的。因为他能够用日本人的思维方法来理解日本人的观点,熟知日本的表里。”

回顾中日关系发展,的确每个重要环节都有廖承志的直接参与。尤其是在开展中日“民间外交”,广交各界友人,争取改善两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和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方面,廖承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开启中日民间外交新时代

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影响下实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签订了“日台条约”,使中日邦交正常化难以实现。鉴于这种局面,周恩来提出:先在中日两国人民之间进行国民外交,再从国民外交发展为半官方外交,以此来突破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把两国要做的事情都做了,最后只剩下两国外交部签字。

时任中联部部长的廖承志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开展中日民间外交的重任。1952年9月,他藉在北京主持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之际,接待了二战后第一批来华的几名日本参众两院议员。同年12月,廖承志和郭沫若一起参加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期间他结识了日本参议院议员西园寺公一。廖承志邀请他参加了大会最后一天的中国代表团举行的晚宴。会后,西园寺公一向廖承志表露了他想去中国访问的意愿,廖承志爽快答应,并立即促成了他的访华。西园寺公一因此而成了中日两国间的第一位“民间大使”,从那以后他一直致力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事业。

1962年廖承志出席中日贸易备忘录签字仪式

 

1973年廖承志率中日友协代表团访日,受到田中首相接见

文/赵海成  图片/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