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中日友好人物传 第三回:周恩来(2)

2012年08月16日 人物往来

周恩来 “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一成立,即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愿与一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国家,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与中国建交的主要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少数刚摆脱殖民主义统治获得独立的亚洲邻国,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绝大多数都拒不承认中国。

至于日本,当时还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不能不听命于美国,1951年在旧金山片面媾和条约上签字,次年又同台湾当局建立了“外交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关系自然不具备正常化的条件。

鉴于这种局面,作为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奠基者、决策人的周恩来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日民间外交工作方针。他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旨在通过民间交往的发展,逐步带动并促进官方关系的建立。他曾指出:“要打破恢复中日邦交的困难局面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呢?我们的想法是,先从中日两国人民进行国民外交,再从国民外交发展为半官方外交,这样来突破美国对日本的控制。”

周恩来所提出的所谓中日民间交往是从经济贸易交流开始的。为此周恩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早在1949年5、6月间,日本经济、贸易界先后成立了日中贸易促进会、日中贸易促进议员联盟、日中贸易会3个旨在促进日中经济贸易往来的民间组织。1952年2月,日本政界、财界的多名实力人物组织了“国际经济恳谈会”。这些组织的成立,表明日本方面对迅速恢复并不断发展中日经贸往来持积极态度。中国方面的对应机构是成立于1952年5月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双方从1952年 6月到1955年5月先后签订了三次民间贸易协定。根据第三次贸易协定的规定,中日商品展览会分别在对方国家相继举行。

周恩来在北京会见日本妇女代表团 (中新社 提供)

 

文/赵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