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中日友好人物传 第三回:周恩来(3)

2012年08月16日 人物往来

和日本友人建立深厚友谊

周恩来历来对来中国访问的日本各界人士很重视,他接见过的日本友人中,有政府现任首相、卸任首相、国会议员等政治家,有经济界人士,文化界人士、旧军人、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学者,也有普通工人、农民。在同他们的交谈中,周恩来总是不分地位高低、身份如何,一律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在长期交往中,周恩来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尊敬,并坚定了他们进一步为中日友好而努力的信心与决心。

日本前首相片山哲、石桥湛山是卸任首相中最早对发展中日关系持积极态度并身体力行的政治家。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促进下,中日民间外交队伍不断壮大,热心于这一事业的友好人士不断涌现。其中有担任日中友好协会会长长达14年之久的松本治一郎、LT贸易备忘录的铺路者松村谦三、热衷于中日经济往来的高碕达之助、曾任社会党总书记的浅沼稻次郎、全日空社长冈崎嘉平太、“民间大使”西园寺公一、体育明星松崎君代等。民间往来的开展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无法比拟的作用,为两国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它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促进两国正常关系的建立。

1972年中日邦交建立后,周恩来又提出了“官民并举、以官带民”,“吃水不忘掘井人”,“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等方针,以使中日关系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上同时展开、相互促进。周恩来认为,中日两国之所以能够开展民间外交,这是因为两国是一衣带水的紧密邻邦,并且具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尽管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的灾难,但不断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两国曾经有过的友好关系是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良好愿望的。

综上所述,周恩来对中日民间外交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也是巨大的。今天中日两国都应该认真地吸取其中的有益经验,永不间断地推进和加深两国间的友好交流,中日交好对两国人民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中日交恶对两国人民来说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周恩来总理於1957年7月10日在北京接见了日本市长、地方议员访华团。(中新社 提供)

文/赵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