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中日友好人物传 第二回:大平正芳(2)

2012年08月01日 人物往来

等待日中恢复邦交的良机

邦交恢复以前的日本,在东西冷战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保持与美国坚固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与台湾也有邦交。当时,通过非正式渠道,在文化、科学技术以及贸易等领域,与中国开展民间外交,尽管早日与中国恢复邦交的呼声日渐强烈,但付诸实际行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关于个中的艰辛,大平自身在著作《风尘杂租》(1977年,鹿岛研究所出版会)中写道:“(关于中国问题)在日本国内意见尖锐分歧,寻求国民的一致赞同并非易事。因此,中国问题既是一个外交问题,同时也注定直接与日本深刻的国内问题相联系。”

但是,大平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想法非常明确。在他任自由民主党第一副干事长时(1964-65年)就在发表的论文《日本的新外交》中写道:“我认为,日本政府应该做好与中国恢复邦交的国内舆论铺垫,为与中国举行谈判做好必要准备。我相信,这不仅仅与日中双方的利益有关,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亚洲和平发展所必须积极推进的课题。另外,我们不能只是对邦交正常化抱有美丽的幻想。在实现亚洲和平稳定过程中,我们必须把这一重大的课题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做好承担的准备。”  

大平始终沉住气,在等待最佳的时机。

1971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大平认识到时机的到来。1971年7月尼克松访华,同年10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大平写道:“现在,我觉得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机终于成熟了”(《风尘杂租》)。大平在等待行动的机会。

第二年,即1972年7月田中内阁成立的同时,正式宣布要加快推进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对此,周恩来总理在演说表示,“田中内阁提出了早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我们对此表示欢迎”。田中内阁成立后,已经是第三次就任日本外务大臣的大平正芳认为,为了实现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首先要与各方勾通认识,即在坚持日美安保条约的基础上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同年8月,田中首相出席了日美首脑会谈,表明了日本的立场。对此,中国方面并没有改变“做好了在北京机场迎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准备”的姿态。接下来,只剩下田中首相是否决定访华了。但是,田中首相也知道中国问题也是关系到日本内政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一点判断的时间。但是,“这个问题不能再一直拖延下去了”。田中毅然做出了访华的决定。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访华,同月29日,一度被阻断的两国邦交正常化得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