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中日友好人物传 第二回:大平正芳(4)

2012年08月01日 人物往来

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日

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日中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多。1978年,两国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就任总理大臣的大平正芳积极推动下,缔结了1979年的中日文化交流协定,以及1980年的中日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扩大了中日交流的范围和领域。继1979年大平首相访华之后,1980年华国锋总理来日访问。1980年5月29日,在来日访问的华国锋总理主持的答谢宴会上,大平首相在致辞中这样说道:

日中两国国民性格中,都有热爱自然,重视文化与人际关系这样的特点,有很多共通之处。

但是另一方面,在辽阔的大陆环境、风土中养育的中国人,与在被大海围绕的狭小岛国上生存的日本人,成长与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国民性格。

我并不认为这种国民性格的不同会阻碍日中两国国民的相互交流。相反,我认为两国人民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也就是说。我们日本人可以从中国人雄大的构思能力,坚韧的毅力等长处中学到很多东西。

另外,我也相信,明治维新后日本人在拼命实现国家近代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和努力也可以给中国人做一个参考。像这样,两国人民通过相互学习对方的国民性格的长处,产生新的理解和尊敬,一定可以实现实质性的更深层次的交流。

很多人都提到,日中间存在经济上的巨大合作可能性。而我在这里希望除了经济层面的合作和交流,两国也能加强上述的国民性格的文化层面的交流。

大平正芳不仅通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并且开启和深化了之后两国间的诸多交流。他不断地向我们讲述,通过认识并克服日中间的差异,来深化日中交流,构建日中间信赖关系的重要性。在这次答谢宴会上的发言,成为大平正芳在会见外国国宾时所作的最后的发言,而最后聆听他发言的正是首次访问日本的中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

1980年,大平首相会见首次来日的中国总理华国锋。通过会谈,签订了日中科技合作协定(摄于1980年5月28日)。(读卖新闻社/AFLO 提供)

 


 大平学校

大平正芳给我们留下的巨大足迹,很多日本人都不知道。“大平学校”可以说是其中之一。

1979年12月,访问中国的大平首相,与华国锋总理达成了为增进日中两国相互理解,协助中国日语教育的协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以下称“基金”)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通过协议,于1980年9月,在北京语言学院内开设了“日语培训中心暨日语教师培训班”。这个中心通称“大平学校”。1980年~1985年,面向中国国内大学的120名现职日语教师,举办了为期1年(包括1个月访日培训)的关于日语教育以及日本概况的集中培训。在该培训项目实施的5年中,共有600名教师接受了再教育。

1985年,日语培训中心改称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该中心在中国的日语及日本研究、培养对日交流相关人才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