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中日友好人物传 第一回:田中角荣(3)

2012年06月06日 人物往来

从当日开始至9月28日期间,中日两方进行了4次会谈,就日台关系、日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原则》、放弃战后赔偿、两国的国际关系等问题,两国首脑坦率地交换了意见。9月27日,田中首相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会谈。

成就大愿

在成就大事业的28日,田中表示说:“邦交正常化是走向明天的第一步,我愿意在巨大的历史潮流中朝着新的前景迈进。今后日中之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相信,只要两国本着互让和互信的精神予以处理,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对此,周恩来总理回应说:“中日两国是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的国家。但是,我们双方富有成果的会谈证明,只要双方都具有信心,两国间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得到解决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双方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定能不断得到发展,我们两国伟大的人民定能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

 

田中理大臣在他行的答宴会上的祝酒词(1972年9月28日)

周恩来总理阁下

以及在座的各位先生:

今天晚上,我有机会举行这个表达我们感谢心情的宴会,承蒙周恩来总理阁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人以及有关方面各位先生出席,感到十分高兴。

我对周恩来总理阁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以及有关方面各位先生对我和大平外务大臣、二阶堂官房长官以及全体随行人员、新闻界人员所给予的热情款待和充满诚意的关照,再一次表示深切的谢意。

而且,昨天我有机会同毛泽东主席阁下会见,就日中两国关系的未来以及各项国际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次会谈使我深受感动。

我是为了完成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严肃的任务前来访问中国的。来到贵国以后,同周恩来总理阁下以及贵国有关方面各位先生亲切会见,并在始终友好的气氛中多次极其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其结果,我深信邦交正常化这一大事业,现在是能够实现的。

日中两国领导人像这次这样友好地促膝会谈,是经过了长久的岁月和艰苦的道路才实现的。我对为了打开日中两国进行对话的道路作出贡献的两国各方面人士,表示谢意。邦交正常化是走向明天的第一步,我愿意在巨大的历史潮流中朝着新的前景前进。今后日中之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相信,只要两国本着互让和相互信赖的精神予以处理,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

我深信,两国间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两国国民多年来所期望的邦交正常化得以实现,不仅会在两国历史上掀开新的篇章,而且也是对亚洲以至世界和平的贡献。

我深切希望,以这一次我们访问中国为开端,更加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友好的纽带把我们两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最后,我提议,同在座的各位先生一起举杯,

为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阁下和周恩来总理阁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为日中两国国民的永久友好,为亚洲和世界和平,

干杯!

 

出典: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107-108页.

中日两国签署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联合声明。(AFLO/每日新闻社 提供)

周恩来理在田中理大臣行的答宴会上的祝酒词(1972年9月28日

尊敬的田中角荣首相阁下,

各位日本贵宾们,

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晚上,田中首相阁下举行宴会,盛情款待我们。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中国同事们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首相阁下和各位日本贵宾,表示深切的谢意。

田中首相这次来我国访问,时间很短,但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田中首相会见了毛泽东主席,进行了一小时认真、友好的谈话。

我们双方举行了多次会谈,就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坦率和友好的讨论。本着互相谅解和求大同存小异的精神,我们在有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我们即将结束两国间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中日两国人民这一长期愿望的实现,将打开两国关系中的新篇章,并将对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热烈祝贺我们会谈的圆满成功,并高度评价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为建立中日邦交作出的重要贡献。

我们取得的成就应当归功于我们两国人民。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为我们的成就而感到非常高兴。

在这一历史性时刻,我愿代表中国人民,对那些长期以来为促进中日友好和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贡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日本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中日两国是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的国家。但是,我们双方富有成果的会谈证明,只要双方都具有信心,两国间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得到解决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双方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定能不断得到发展,我们两国伟大的人民定能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

现在,我提议:

为田中首相阁下的健康,

为大平外相阁下,二阶堂官房长官阁下的健康,

为全体日本贵宾们的健康,

为在座的朋友们和同志们的健康,

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干杯!

 

出典: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108-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