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访NHK国际频道华人导演钱行(2)

2012年04月28日 人物往来

从3.11 重新感知日本

一年前那个震惊世界的3月11日,已成为每一个媒体人职业生涯中无法忘怀的日子。那天钱行正在NHK东京总部的国际频道新闻中心上班。他这样回顾当时的情形。

“下午3点正好有新闻直播,当我们几乎准备就绪时,两点45分前后从气象厅进来一条地震速报。地震速报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不管大小,几乎天天都有,但当时我觉得这次地震似乎不同以往。虽然速报显示地震发生在福岛附近,但东京这边也摇得非常厉害,而且我们停在NHK仙台支局楼顶的直升机马上升空飞去拍摄海啸了。我们立即把这条Breaking News插到已经准备好的新闻稿的头条。当时我手中的新闻稿,正面是新闻的内容,背面是我手抄的灾区各沿岸城市海浪高度的数据,以便随时拿给演播间里的主持人。由于大楼持续摇摆,加上心里惊慌,当时不仅写字的手在抖,而且在跑去直播间的路上也会跌倒。主持人出镜时表面上很镇定,其实桌子底下就放着一个头盔,以防万一。虽然一个接一个的余震持续了很长时间,但负责直播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离开岗位。当时全世界所看到的海啸吞噬日本沿岸的画面,都是从我们这个叫NEWSLINE的英语新闻节目中传送出去的。仙台飞机上传回的现场实况图像,通过我们的国际频道NHK WORLD将灾区的惨状向全世界做了同步直播。”

钱行曾经采访过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1999年的台湾9.21集集大地震以及7年前的印尼特大海啸,对受灾现场的报道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这次他在灾区感受最深的则是日本人面对生死的淡定心态以及在危难中仍能顾全大局的谦让精神。

 “灾区许多人会在海边竖起一座座小墓碑,静静地面向大海遥拜以寄托他们对亲人的无限哀思。当时我想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日本救援队在灾区面向被挖出的遗体集体行礼的那个场面,据说当时在中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其实这都是日本人对维护逝者尊严的一种默默的表达。其他国家的灾区情况就不太一样。比如台湾9.21大地震后,灾区街道处处可见临时搭起的灵堂,和尚们轮流念经超度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丧事办得很隆重。而印尼海啸的受灾现场,可能由于伊斯兰教推崇土葬,而当地又属于高温多湿的热带气候,有的地方就直接动用推土机掩埋大量无人认领的遗体。每当看到这些场景总觉得,无论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死的分界线,人的生命其实十分脆弱,不断能迎来明天的到来才是一种幸福。”

1993年首次获得全国专业大奖钱行(中)(钱行 提供)

即要如实全面地报道现场所发生的一切,又不能依靠血腥画面来烘托惨状,这是日本媒体的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是天灾还是事故,甚至是战争,任何场合的现场报道,NHK的镜头里都不会有遗体的画面出现,也不会出现采访记者因感情失控而无法驾驭自己等专业性失误,在国际上普遍受到好评。可是这并不代表置身于采访现场的媒体人不会被打动,在灾区钱行就亲眼目睹了一个令他深深动容的场景。

 “当地有一个公民馆,是人们认领遗体的地方。有一位父亲,他的三个小孩全都没了。当时由于棺木比较紧张,这位父亲主动把三个孩子放在同一口棺材带走,盖子都不能完全合上。作为父母,寻找到自己孩子的遗体已经让人心碎,但他还能考虑到尽量为有相同遭遇的其他遇难者家属提供方便。所以当你看到地震之后,东京有那么多人秩序井然地排队徒步回家,整个城市甚至比以往更加安静时,你就会明白,正是从每一个日本人心里涌现出的这种点点滴滴的相互谦让与人性关怀,才是保证整个社会处变不惊的关键。”

1999年钱行深入台湾地震灾区进行采访报道(钱行 提供)

文∕赵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