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人物采访系列之三

2012年04月13日 人物往来

音乐结良缘(3)

 从音乐合作到生活伴侣

在合作与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俩人之间不断加深了了解,也自然而然地从音乐上的合作伙伴逐渐变成了生活中的伴侣。而且这也是顺应一种“民意”,因为大家都希望我们俩是这种关系。我们俩结婚时的年龄,我45岁,她25岁,我比她大20岁。

我们结婚以后和结婚之前两个人的品性都没什么变化,因为彼此太了解了。我们两个从两条平行线到有了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我们俩人赖以安身立命和为之献身的古典音乐。虽然中国和日本的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也不一样,但是说实话,如果你不提示我一下,我一点也没有觉得她是外国人。她对我也是这样感觉。因为我们俩人的家庭以及成长环境都比较相似,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都是靠本事吃饭。她爸爸是一个日本的名医,获得过天皇的勋章;我父亲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小提琴教授。我们两个家庭都是严父慈母,就是爸爸对孩子们很严厉,而慈祥的母亲起润滑剂的作用。所以把孩子造就的既能在情感上健康成长,又是很有事业的人。她在80年代接受过广东电视台的采访,当时她说过一句话,“从文化层面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父亲。”日本的文化源于中国文化,所以说,我们俩又都生活在共同的文化体系之下。

盛中国夫妇音乐会广告

盛中国讲完这段话之后笔者转而向坐在他旁边的濑田裕子女士提了一个问题。我问她当初如何与中国结的缘,第一次见到盛先生时是什么感觉。她回答说:“那是在1986年春天,我作为钢琴家第一次访问了中国,因为我对中国一直非常憧憬,这也是受长辈的影响。我的爷爷和奶奶都对中国的文化非常着迷,连我名字中的“裕”字,即富裕的裕,都是我爷爷从中文字典里找出来的。

同年年末,经人介绍我和他(指盛中国先生)见了面,这之前我已听说他在中国无人不知,是家喻户晓的大音乐家。我当时想他这么有名,一定也一把年纪了,但见到他时发现他完全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也一点不像我印象中的中国人样子,倒像是个无国籍的人。那时的他可不像现在这么发福,我一下子被他吸引,他的小提琴演奏是那么的优美动听。我们见面时的交谈是用一张纸(笔谈)进行的。” 濑田裕子女士讲这段话时脸上显出愉悦的神情。

 

文/赵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