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人物采访系列之二

2012年03月24日 人物往来

访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原驻日首席记者孙东民先生(4)

 ――您看中日之间的诸多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

 我觉得总结4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彼此就是要建立互信,不光是政府间的战略互信,人民之间的互信也很重要。我觉得互信是中日关系进入不惑之年之后最主要的,没有互信一切都无从谈起。现在中日间的领土、领海问题,最缺少互信。在历史问题上,中日现在也都不痛快,日本人觉得中国没完没了老是在打历史遗留牌。

解决互信问题首先还是要深入交流。深化经济交流,深化民间交流。我认为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交流建立一种互信关系。第二,对于一些历史敏感问题,应该从民间到官方,可以先易后难,搞一些研究。领海问题很复杂,它牵涉到国际法,国际法又不是一个标准,有的是中间线划分,有的是大陆架延伸,甭管怎样,学者之间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中日联合研究小组。另外,钓鱼岛问题,都应该在冷静的基础上,做事从大局出发。可以在专家之间进行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中国人认为是中国的,日本人认为是日本的。两国可以摆出各自充分的理由。我认为钓鱼岛的前途,中日双方共管行不行;或划一个界限,靠近你的算你的,靠近我的算我的;再或者就是共同开发。这个问题的确太伤中日两国的感情了。我认为进行这样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解决这个问题铺平道路。

1978年与当时的竹下登首相见面

另外,在文化方面能不能搞一个大的项目。中国也拿出钱来在日本建一个比较好的文化交流的项目,两国的文化人在一起共同研究,互相交流。我觉得既然是建交40年,应该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发光的项目。这个项目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另外,两国的领导人宣布一些重大的决定,不回避敏感问题。都40年了,进入不惑之年了,双方都应该更理性地来看待中日关系。

如果问,现在的中日关系比起1972年,是更好了,还是更坏了?这个问题看怎么说?应该说更深入了,互相更了解了。但是当前中日关系,由于有领海资源问题,也有历史问题,都交织在一起,非常容易发生爆炸。非常遗憾,中日关系在这个层面还非常的脆弱。如果政治家不能从大局来考虑,会给中日两国都带来不幸。

 

文/赵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