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注重团队精神的日本公司(2)

2012年02月12日 人物往来

――你目前在日本公司担当哪些业务?

 我进公司后,先参加了公司的品质管理研修课程,然后被派到现场工作。现在经常要去中国出差。我主要工作内容,一个是翻译,对日本审计小组的支持。中国的会计,税法的法案更新的比较快,我们会把中国的通知翻译以后发给日本的客户。还有针对日本的审计小组对中国的会计、审计的一些不懂的地方,我们会给他们一些意见。最重要的一块是财务调查,日本的很多母公司在中国有很多子公司,审计的时候子公司也要一起审,因为最后要做合并报表。为此日本的审计小组可能会有语言上的障碍,包括日本会计基准和中国的会计基准不同,我们会陪他们一起去,做财务调查,这个业务比较多。还有就是在并购之前做的商业审慎调查(财务DD)。

 

 ――你怎样看日本公司的长处与短处?

 他们比较注重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日本的前辈会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你。一般在公司,到了40岁,就可以做科长了,但在中国,可能是强者上,弱者下,不论年龄和经验。因为日本有这样一套体系作为保证,所以前辈也不怕你能力强而超过他,他们会为了工作的需要,而把所有知道的东西都教给你。而在中国好像不是这样,我在中国也实习过,有过感受,大家彼此都有你防我﹑我防你的感觉。就此而言,在日本,前辈和后辈知识的传承做的特别畅通,前辈也特别愿意教你,所以他们的改善做的特别好,美国人发明的东西最后都被日本人改得尽善尽美。

日本的短处是,他们的英语普遍不好,而在中国的毕马威工作的人英文都很好。另外在用外国人上也有它的局限性。作为中国人,在公司里还主要是担当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就算已经工作好几年的那些有日本公认会计师资格的中国人,其工作性质也是非常辅助性,他们很难被派去直接面对客户。我们这个行业跟律师一样,按时间收费。升迁过程是:一般员工→主任→经理→高级经理→合伙人,收费也逐级上升,越来越高。

所以更宏观的来说,他们的国际化做的还不够。

 

 

图文/赵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