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茶之旅”带给我愉快人生 ——访旅游作家、中国咨询顾问须贺努先生(1)

2012年01月16日 人物往来

我和中国以及中国茶的不解之缘

我1985年大学毕业进了日本的一家大银行工作,就职的第二年就被银行派去上海复旦大学留学,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80年代中期的上海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如今想去上海留学或工作的日本人很多,而在当时中国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政治局势也不够稳定,想去中国的日本人很少。因为我在大学学的是中文,日本的银行又要将业务扩展到国外去,所以就让我到中国提高一下中文水平后好派在中国工作。

留学结束后,我先后在北京呆过5年、香港呆过9年、台北呆过2年。加起来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17年。2011年9月我50岁时辞掉了银行的工作,辞职的原因只是我不想把自己的一生都消耗在工作上,因为我太累了,应该换一种更健康和更有意思的生活方式。这种想法从我40岁时就有了,到50岁才真正迈出这一步。当然为此我也做了一些准备。比如辞职后去干什么?到哪里去生活?虽然到现在还拿不出结论,但我找到了一种愉快而充实的生活方式,那就是“茶之旅”。

在北京期间,由于工作劳累过度,我曾病倒过,打了一周的点滴。那时医生对我说,你的肝脏不好,以后不能再喝酒了。酒一不喝,和同伴们的交往也少了,闲暇时我开始了品茶。

其实我以前在台北工作时有过喝茶的经历,当时我喝酒也喝茶,常去卡拉OK或茶庄,除了喝酒品茶之外我当时还有两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是去换钱,因为在那些地方兑换比银行方便许多;二是搜集情报,因为我们银行在发放贷款前总要了解对方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从酒吧茶庄里能探听到企业很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2011年4月在台湾的茶庄与友人合影

我在北京戒酒之后重新以茶会友。当时我住在北京21世纪饭店附近,那里正好举办中国茶讲座,我一下班就去听讲,学了3个月。然后找了一家简陋的小茶庄时常去卖茶和品茶。在那里我喝到了一种味道非常好的茶叶,问老板才知道那是他家乡福建武夷山的岩茶(属于乌龙茶类)。茶的美味让我对它的产地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去武夷山走一趟。茶庄老板给我介绍了他家乡的友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实现了人生第一次的“茶之旅”。那是在2000年。

旅游作家、中国咨询顾问须贺努先生

 

文/赵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