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大爱无声》胜有声(上)

2011年11月09日 人物往来

几天前,笔者走访了《大爱无声》电视剧制片人、株式会社大富社长张丽玲女士。

张丽玲的名字人们应该并不陌生,1999年的冬天,她策划、制片、导演和解说的一部叫作《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纪录片在中国一炮打红,她也在一夜之间名扬天下。被称为“追梦女人”的张丽玲并没有因为那部纪录片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停顿不前,而是确立新的目标继续追她的梦。11年后的今天,张丽玲作为制片人再次捧着她的一部影视作品《大爱无声》献到了中国广大观众的面前。这部电视剧于2011年5月在央视播出后受到了广大观众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将《大爱无声》列为本年度优秀剧目。2010年12月15日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智慧东方-2010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上张丽玲被授予了2010中华文化人物的荣誉称号。

张丽玲在办公室接受专访(赵海成 摄影)

张丽玲在办公室接受专访(赵海成 摄影)

张丽玲是怎么想到要投拍一部表现残疾人生活的电视剧的呢?改编日本的漫画作品如何去谈版权?在寻求播出上遇到了哪些挫折?播出后观众的反响如何?中日两国在拍片子上有哪些不同?笔者带着诸多问题,到日本东京大富公司张丽玲的办公室走访了这位新闻人物。

投拍《大爱无声》的初衷是什么?

“我觉得日本有很多好的作品,我总希望把它们传达给中国。像韩国的《冬日恋歌》一部片子在日本播出后,不但经济效益巨大(相当于人民币150亿)而且还改善了日韩关系。一个裴勇俊彻底改变了日本人对韩国人的看法,后来他们的国家电视台(KBS)就靠这部电视剧立马从濒临倒闭变成了第一名,可见一部片子的力量有多大。

几年前,日本一部描写残疾人生活的漫画作品把我和我身边的许多人都深深感动了。书中女主角的聋哑人自立、自强、自爱的成长过程以及她那真挚无私的情感实在令人难忘。我觉得好的作品应该是没有国界的,因为这部动漫小说在日本的反响很大,创造了一千多万册的销量,所以我想中国人也应该能够接受这部作品。我本来是拍纪录片的人,对拍电视剧早已没了兴趣,但是这一部片子又让我像打了一针兴奋剂似的,觉得这样一部好的作品拍成电视剧也一定很有震撼力和影响力。所以我就有了投拍这部电视剧的想法。

改编日本作品如何解决版权问题?

当然改编日本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比较难处理。很多人都劝我,说中国残疾人数量世界第一,又不是日本才有,为什么要去买这个版权,给你盗了也是白盗,日本人不会来追究。虽然我也觉得与日本这部漫画作品相近的情节中国也有,但是中国盗版的行为在全世界名声已经很不好了,借此机会,我就做一个可以盗而不盗的中国人吧,也算是树立一个典范。原作的日本人年纪比较大,已经七十多岁了,我是找代表他的出版社谈的。谈的比较艰难,因为我们在谈的时候韩国也在谈,出的价格比我们高,而且韩国还要漫画的出版权。但由于出版社觉得我们有以前那个纪录片的良好记录和业绩,觉得我们不会把他们的片子做坏,再者他们也愿意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作品,中国的观众毕竟市场很大,所以最后他们还是同意把版权给我们了。

文/赵海成

张丽玲在2010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上受奖(张丽玲 提供)

张丽玲在2010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上受奖(张丽玲 提供)

 

张丽玲和《大爱无声》主要演员合影(张丽玲 提供)

张丽玲和《大爱无声》主要演员合影(张丽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