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相互扶助 共存共荣 ――专访北京和侨会本多明弘会长

2011年08月19日 人物往来

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企业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广阔的网络,靠这些他们赢得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和侨”要学习华侨建筑我们的网络。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不失时机地把自己的事业搬到了中国,在此背景之下一个在北京的日本人交流平台应运而生了。2010年8月8日“北京和侨会”正式宣布成立。近百名北京在住的日本中小企业主参加了成立大会。

本多明弘会长在北京和侨会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

多明弘会长在北京和侨会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

转眼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和侨会发展得怎样呢?是否实现了成立时的初衷?在2011年7月23日北京和侨会成立一周年宴会上,笔者对本多明弘会长进行了专访。

本多会长早在1976年就和中国结了缘,当时他所供职的商社派他来中国出差,之后几乎每年都来中国。那个年代中国现代化刚刚起步,需要引进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本多先生所经手的项目涉及炼钢﹑石化﹑彩电﹑水泥﹑玻璃等各个领域,他还将通信器材及电子元件等推销到了中国。当年人们普遍使用的BB机就是他最先带给中国的。已经67岁的本多先生,几年前告别商场转入了球场,现在是一名高尔夫球教练。他在北京教过的学生已达350多人。

本多先生首先谈了北京和侨会成立的经过:“2009年12月,在一个交流会上我遇见了现任和侨会副会长的迫庆一郎先生,他向我谈了成立北京和侨会的构想。一听到‘和侨’马上就会想到这是‘华侨’的日本版。很好呀!我们一起做吧!因为我一向羡慕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企业,他们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广阔的网络,并靠这些赢得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和侨’要学习华侨,建筑我们的网络。不分公司大小,不论职务高低,作为每一个个人,我们应该彼此携起手来,互利互助,共同创造和分享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商机。做这种有意义的事,我义不容辞,在大家的推举下我担任起了北京和侨会会长的职务。我们还决定和侨会成立之后定期举办学习会和讲演会,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北京的历史﹑文化﹑风俗的理解,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当地社会。”

迫庆一郎副会长在北京和侨会一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东北空中村庄的构想”

迫庆一郎副会长在北京和侨会一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东北空中村庄的构想”

北京和侨会成立一年了,你们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做了那些事?

本多会长回答说:“北京和侨会的会员从最初的12人,已发展到今天的80多人。而且从日本国内也有不少人找我们咨询事情,有想来开餐馆的,有想来搞IT的,还有想来做高尔夫项目的等等,我们和侨会一时间忙了起来。虽然工作量比以前大了,但能很多机会和不同行业的人相识,彼此交流讯息,我感到特别高兴和充实。日本3.11大地震后,我们还设立了捐款箱,会员们踊跃捐款,这些款项已交给了日本红十字会。我们还捐款为灾区的孩子们举办了‘野田村樱花节’。另外以迫庆副会长为中心的建筑设计师们,还为日本灾区的复兴提出了一个宏伟的‘东北空中村庄的构想’。我们要将援助灾区的活动长期继续下去。”

北京和侨会的理念是:1﹑和为贵,待人以爱心;2﹑共存共荣,相互扶助;3﹑为当地社会做贡献。听了本多明弘会长的介绍,不难看出北京和侨会虽然才创办一年,就已经为实现这些理念做出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我们祝愿“北京和侨会”这一交流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理解和交流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在北京和侨会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会员们也为支援灾区进行了募捐

在北京和侨会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会员们也为支援灾区进行了募捐

图文/赵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