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岩松谈喜欢与不喜欢的日本(上)

2011年07月12日 人物往来

白岩松是中国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评论员,也担任过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2007年春天他曾带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摄制组前往日本进行采访,之后推出了《岩松看日本》系列报道及同名书籍,在观众和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白岩松如何看日本?除了电视片和书中那些东西之外,还有哪些日本体验令他印象深刻?

“我觉得日本像任何国家一样,有让你特别喜欢的地方,也有让你特别不喜欢的地方。去日本看过之后,会觉得日本的细节﹑软实力方面已经进步到一个相当高的层面。我经常举许多细节方面的例子。比如说,去一个荒郊野岭的地方,当时要去厕所,就找手纸,司机说不用,里面肯定有,而我肯定不相信,一个很破的厕所怎么会有手纸呢?结果去了之后发现真有。那你就会去想这样一个环节是怎样形成的,谁来换的这个手纸。然后上完厕所后洗手,我又惊讶了,抽水马桶的顶盖设计成了洗手池,也就是说洗手的水又流到抽水马桶里,可以循环利用。类似这样的细节,对中国都是很好的借鉴。”

白岩松还谈到了日本的右翼问题。他说:“在日本的确存在右翼,但到处也能看到和平的力量。而右翼的声音往往很高,容易听得到,但是和平的力量平时不发出这种高声。可是右翼真想干一件什么事情的时候,和平的声音就出现了。就像有的日本人说,我们也想造原子弹,真要造的时候恐怕就很难了,因为另一边的声音就出现了,所以你看到的是一个多元的日本。”

日本哪些方面令你不喜欢呢?针对这一问题,白岩松回答说:“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说,日本人不擅长变化,这曾经是它的优点,但现在却是它的缺点。比如企业的裁员和竞争机制的引入,都要颤颤惊惊的,不敢直接面对。也许是因为日本过去成功过,现在谁都不敢破坏成功的经验,因此就不敢变化。中国有‘与时俱进’这个词,日本就没有,日本人不会理解‘与时俱进’。”

“再一个是,日本人本身很拘谨,从人性的角度就会觉得不够放松。我们不是谈富裕不富裕,而是谈幸福不幸福的问题,就是只有更放松才能更轻松,更靠近幸福。比如有日本人跟我讲,中国人到他家做客,5分钟之后就已经进厨房,哼着歌,开始帮忙做饭了,大家一起很开心,他做主人也感到很放松。可要是请日本人吃饭,客人一定是规规矩矩做客人,而他必须尽心尽责做主人,等他送走客人之后,他会感觉非常累。所以说,这两个民族本身就很不同,我觉得彼此要学会欣赏对方的优点,而不是总去指责对方的缺点。我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而不是历史和政治问题。”

(图、文/赵 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