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活跃在日本的中国人―富山大学教授 椿范立

2011年03月30日 人物往来

把所有的可燃垃圾都变成能源

国立富山大学的椿教授是中国湖南省人,是一位在开发替代石油新能源方面,受到全世界关注的学者。2006年荣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奖。这个奖项的设置目的是发掘未来能够成为诺贝尔奖候补的研究人员。椿教授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东京大学大学院学习,2001年,年仅35岁便就任了富山大学教授。他从学生时代起就一直把石油替代燃料以及使用于化学工艺流程中的低污染催化剂的开发做为主要研究课题。从20年前就开始致力于今天也备受瞩目的新能源与环境这一课题。

“上学的时候希望到中国的理科生都憧憬的中国石油公司就职,我想进行石油方面的研究对就业会比较有利,这是我最初从事这项研究的纯朴动机。来日本后开始进行应用性的研究,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对社会影响很大的领域。作为替代石油的能源,天然气和生物燃料首当其冲受到重视,但不论是汽车还是飞机、轮船,都是配合石油设计的,非液体燃料不可。天然气的气体形式和生物燃料的固体形式不能适应现在的基础构造。”

椿教授先使用独自开发的催化剂将天然气液化成功。然后又成功地开发出把废木材或农业废料气化后,通过催化剂将其转换成柴油及汽油的技术。

“我认为作为研究人员,不仅要论文得到承认,更重要的是要拿出让社会上普通人都能看到的成果。把稻杆或酿造葡萄酒剩下的渣滓转换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燃料已经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不管是什么,只要燃烧后成为气体就可以使用催化剂转换成液体燃料。我们要把所有的可燃垃圾都变成能源。”椿教授充满豪情地说道。

对中国研究人员来说来日本留学好处多

椿教授1991年来到日本。当时,中国科学院和日本文部省展开人才交流,到中国科技大学讲学的东京大学教授的提议,成为他来日本留学的契机。周围的同学大多都选择去美国留学,但是椿教授说“作为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的好处很多”。这里治安好,肤色相同,与欧美相比很少感到受歧视,距离也近,回国很方便等等,另外,在文化上也比较接近。

“日本也是汉字文化的国家。即使不能完全理解日语,也能懂得大致的意思。研究室设备的说明书等一看就懂。如果在美国,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俄国人,起点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日本能看懂汉字,就比其他国家来的留学生有很大优势。我也是一点日语都不会就来日本的,但没感到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博士课程毕业的时候曾经想过回国,但一是非常想继续研究,再又考虑到妻子是日本人,就选择留在了日本。在东京大学工学部,他以最短的时间被提升为助教、讲师、助教授,来日本仅仅10年就当上了教授。“以前日本的国立大学规定,外国导师要每三年更新一次合同。我感到不出成果就不能继续研究的压力,它也成为我一心投入研究的动力。今天国立大学变成独立行政法人,对外国导师也一视同仁地敞开了门户,越来越开放了。”

人物介绍

 

椿 范立(Tsubaki Noritatsu)

1965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5年3月,毕业于东京大学大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博士课程,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4月任该专业助手,98年开始任讲师,99年升任助教授,2001年4月出任富山大学工学部能源化工讲座教授。03年荣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奖。还兼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的客座教授等职务。